:::

胰島素與糖尿病

  糖尿病可分成第1型糖尿病、第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與其他特定原因所造成的糖尿病等四大類。

2型糖尿病
  在臺灣地區95%以上糖尿病患是第2型糖尿病,主要致病機制是:胰島素阻抗與胰臟分泌胰島素能力衰退導致血糖代謝失衡。

  正常情形下,身體會將吃進來的澱粉類食物分解及轉變成葡萄糖,吸收到血管中,作為身體的能源。當血管內血糖升高,身體會自動分泌胰島素。胰島素是由胰臟製造的一種荷爾蒙,它就像一把鑰匙,可以把細胞的門打開,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內,儲存提供熱能,使血管內的血糖降低,維持血糖平衡。胰島素阻抗類似門鎖故障,即使有鑰匙(胰島素)亦無法開門。胰臟功能不足,則分泌胰島素太少,如同缺乏鑰匙,當然無法開門,因此血中葡萄糖無法儲存在細胞,使得血糖上升。


  糖尿病患者從發病開始到被醫師診斷出來,一般都延遲了四至七年,約有2050%患者已產生併發症。因為大部份糖尿病人是無任何症狀,除非能定期篩檢,不然一般都是出現三多(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一少(體重減輕)時才來就醫。英國研究發現,當糖尿病被診斷出來時,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就已經衰退到剩下50%左右,並以每年4%的速度逐漸下降,代表血糖的控制會日亦嚴峻。

口服藥物不是胰島素

  若血糖太高時,會有「葡萄糖毒性」抑制胰島素分泌與增加胰島素阻抗。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使用口服降糖藥物,作用比較慢,因為口服藥物並不是胰島素,它們作用須透過胰臟分泌胰島素來調控血糖,藥效完全發揮至少需兩週時間。
  高血糖對身體傷害是不可逆性,會日積月累,盡快將血糖控制在理想範圍,才能還減緩疲倦感與頻尿,並預防慢性併發症。胰島素是最直接有效的降血糖藥物,與口服降血糖藥物合併使用,可減少服藥的種類與顆數。

  短期使用胰島素可以將血糖控制在理想範圍,並立即矯正葡萄糖毒性。對於非肥胖的病人,空腹血糖持續超過200mg/dl以上時,代表身體基礎胰島素量不足,使用長效基礎胰島素效果更好。中國大陸研究顯示,在初診斷糖尿病時,短期使用胰島素,積極嚴格控制血糖在正常值,然後單獨飲食控制與運動治療,一年後約有40%的病人血糖維持在正常範圍內,所以胰島素補充治療並非一定就是終身使用。
使用胰島素的好處
  糖尿病學會建議嚴重高血糖時(糖化血紅素>9%)可使用胰島素作第一線治療。長期而言,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可能保存胰臟分泌胰島素功能,減緩胰島功能衰退。當病人已經接受兩種口服降血糖藥治療時,若依然無法有效控制血糖,即使再加上第三種口服降血糖藥,糖化血紅素要達到<7%的目標困難度大增,且增加病人服藥顆粒數與藥物交互作用風險。

  胰島素是每個人維持正常新陳代謝所需的賀爾蒙,隨著糖尿病病程的進展,身體分泌胰島素能力逐漸下降,故需補充胰島素。醫學上使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的歷史已經八十年以上,因為「天然的最好」,在肝腎功能不良的糖尿病患,也只能用胰島素治療血糖,目前無科學證據顯示胰島素會造成藥物成癮或腎臟損傷。

糖尿病診斷標準

任何時候血漿葡萄糖≧200mg/dL ,且有出現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狀

空腹血漿葡萄糖≧126mg/dL

口服七十五公克葡萄糖兩小時後,血漿葡萄糖≧200mg/dL

糖化血色素≧6.5

 

【200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