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在熟悉的地方做治療──癌症照護生力軍到位,落實癌症治療在地化

提供台東癌症病人更連貫的照護服務,
去年九月三日起,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與東基攜手啟動「無接縫醫療」計畫,
以和信為後盾、東基為基地,一起照護台東癌症病人。

初期先成立「諮詢室」,
由曾雅欣、謝佩玲兩位專員(和信醫院資深護理長)提供癌症治療照護的諮詢、轉介、訪視、衛教,
並進行教育訓練。
一年下來,減少病人台北、台東往返次數,總計達兩百九十九次,
節省了台東人有形(金錢等)、無形(時間等)的花費。

今年九月,
台北來的癌症專科醫師劉漢鼎,毅然捨下優渥待遇,
偕同妻子及三名年幼子女搬到台東,加入東基團隊,
讓運作一年的「無接縫醫療」邁入了新里程。
他說:「感謝上帝讓我有機會參與這項計畫,我願意在台東待一輩子!」
01.jpg

「無接縫醫療」運作一年後,加入了一位生力軍──癌症專科醫師劉漢鼎。攝影/陳仲亭

文/結金球

  自1982年起,癌症已連續三十一年高居國人死因的首位。曾擔任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及國泰醫院血液暨腫瘤內科主治醫師的劉漢鼎指出,台東縣癌症標準化死亡率居全國之冠,而各癌症標準化死亡率比較中,台東縣的口腔癌及食道癌數值幾乎是全國的兩倍。

  此外,根據官方資料他還發現以下三個事實:一,台東縣癌症篩檢陽性個案後續確診檢查偏低;二,確診後,台東人會因交通、經濟因素而無法完成治療;三,台東縣癌症病人的五年存活率為39%,低於全國平均值50%,為全國之末。看著癌症死亡率排名的分布圖,他很納悶:「台東不是工業污染區,為何癌症的死亡率也和西部的雲嘉地區一樣高?」

癌症專科醫師委身台東

  大腸直腸癌、乳癌、泌尿系統相關癌症(攝護腺癌、睪丸癌、泌尿上皮癌、腎臟癌、腎上腺腫瘤等)是東基原有的癌症治療項目,因著癌症專科醫師劉漢鼎的到位,讓東基的內、外科腫瘤治療團隊更加完整。除了既有的「住院」化學治療外,今後也將開設「門診」化學治療,將視病人狀況選擇最佳的治療方式。

  在九月廿四日與台東媒體面對面的分享會上,東基院長呂信雄及副院長陳玉祥醫師帶領內科主任馬堅毅醫師、外科主任陳宗明醫師、護理部主任周惠千、諮詢室專員謝佩玲一起歡迎劉漢鼎醫師加入東基團隊。呂信雄院長致詞時表示:「台東到台北的路途很遙遠,去年九月三日開始了與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的合作,藉此減少癌症病人舟車勞頓的奔波,得到比較好的照顧。現在,劉漢鼎醫師願意委身在台東,更加落實癌症的在地治療與照護。他到任前,先到和信受訓,目的是要了解和信的醫療機制,讓『無接縫醫療』計畫能夠運轉順利。」

因為上帝的愛……

  其實,早在去年和信與東基的合作計畫啟動後,劉漢鼎醫師就開始關心台東的癌症治療景況。有一天,受到聖經經文「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約翰一書4:19)的感召,而許下到台東服務的心願。又在台北盧俊義牧師的鼓勵下,決定加入東基團隊,一起為照護台東癌症病人努力。

  「因為上帝的愛,東基創院院長譚維義醫師來到偏遠的台東;同樣因為上帝的愛,呂信雄院長承接下責任;醫護團隊願意來到東基;和信、兩位資深護理長和個人也來到東基。我願盡一己棉薄之力發揮光與鹽的角色,在台東建立『無縫接軌』的癌症醫療環境,讓和信的優質照護也能在台東發揚光大。」劉漢鼎的一席話令人動容,也解答了他為什麼願意放棄晉升主任的機會而舉家來東。

在地治療,拉近城鄉差距

  「很多病人會覺得說,在他最熟悉的環境裡做治療、照顧,對他們來講是最舒服的。」了解病人的這分渴求,劉漢鼎醫師以「癌症治療在地化、拉近城鄉差距」為到任後的服務目標,希望藉此縮短癌症病人的就醫之路。除了開設門診及住院化學治療、引進多種癌症治療藥物及標靶藥物、協助諮詢室進行護理人員及藥師的繼續教育訓練、持續推廣防癌衛教及癌症篩檢、推動社區安寧緩和療護、啟動弱勢癌症病人關懷基金,並致力於在地跨醫院的癌症治療合作,以有限的資源發揮更大的效益。「長期目標是建立台東地區的優質照護團隊,讓台東癌症病人放心的在台東接受治療。」劉漢鼎醫師這麼期許著。

02.jpg▲門診組長朱雪娟(中)介紹並示範化療專用病床的功能,坐上面配合解說的是門診護理長洪菁菁,左為癌症專科醫師劉漢鼎。攝影/陳仲亭

  因應門診化學治療的需求,東基特別在門診新設一間化學治療室,設有兩張電動化療專用病床及專屬電視,為考量不影響鄰床病友,也附設耳機備用;病床之間設置隔板以保障病患隱私,隔板處可放置水杯或手機等病人隨身小物品;每床並設置中央系統(氧氣及抽痰用物)。化療室有專業護理人員負責「人工血管沖洗」、「化學治療注射」等化療作業。門診護理長洪菁菁表示:「化學治療室提供更專業、單純化的治療空間,讓門診化療病人能夠在當天就回家,以減少家庭負擔。」

  為照顧弱勢的癌症病人,即日起東基也啟動「癌症關懷基金」,提供在東基接受癌症治療的貧困病人,其就醫交通費及相關醫療費用的補助。這項基金由台北東門長老教會盧俊義牧師等人發起,目前已募集一千三百多萬元,放在東基專款帳戶內統籌管理。

有效縮減北東往返次數

  劉漢鼎醫師特別提及直接或間接促成「無接縫醫療」計畫的台東大學老師簡淑真及其夫婿曾世杰副校長。「前年底,簡淑真老師罹患胃癌,因為在台東找不到適合的院所治療,而選擇到和信。到了和信,一抽血發現白血球不夠,無法做化療,白跑了一趟……曾世杰副校長因而寫了一封長長的信給和信院長黃達夫,討論如何改善這就醫流程……」

  截至今年八月底,諮詢室服務的病人超過七十人,平均每月服務八十人次。一年下來,減少病人台北、台東往返次數,總計達兩百九十九次,節省了台東人有形(金錢等)、無形(時間等)的花費。服務的項目包括:管路護理、人工血管、引流管、傷口護理、門診服務、其他處置、一般諮詢、轉介諮詢、癌症治療諮詢、自我照顧、其他諮詢。去除其他諮詢這一項,癌症治療諮詢是最大宗,佔18%;其次是門診服務及其他處置11%。而服務對象以病人最多,佔71%;其次是家屬20%。此外,諮詢室除配合醫院門診諮詢,也常外出探訪,並進行社區推廣及教育訓練。

03.jpg▲諮詢室專員前往延平鄉紅葉村進行癌症衛教宣導。照片提供/謝佩玲

04.jpg▲專員開著服務車外出探訪病人。照片提供/謝佩玲

她們是上帝派來的天使!

  家住台東的楊小姐因為照顧罹患癌症的姐姐「阿雲」,而接觸到「無接縫醫療」計畫。「阿雲」一個人住在北部,罹患乳癌的她選擇在台北的和信治療。去年九月,在治療告一段落之後,接受建議回到楊小姐家調養。

  今年五月「阿雲」病逝,一路照顧、陪伴姐姐的楊小姐,對諮詢室有著深深的感謝:「我們真的很幸運,剛好有諮詢室的雅欣和佩玲,她們的專業素養夠,有耐心,對病人又有同理心,如果沒有她們,我可能就無法順利照顧姐姐了。對於醫療的過程、病程的變化,我沒有經驗、不了解、也無法預期,在照顧姐姐時,我碰到很多困難,有時讓我覺得我沒辦法照顧了,還好,我有人可以打電話。……跟她們講話的過程中,我姐姐的心就安下來,我姐姐說:『她們是上帝派來的天使!』她們對我們說的話不只是安慰,也是力量。她像是我們的家人,一路陪伴我們!她們告訴我姐姐:『我會陪妳到最後。』確實是,我姐姐往生的那個早上,我打電話給雅欣,她就過來陪到最後……」

  照顧罹癌的親人真的很不容易,生病的人要過下去,照顧病人的人也要過下去,因此諮詢室幫助的對象不只是「病人」,也包括「照顧病人的人」。楊小姐坦誠:「她們讓人相信,人生可以是美好的,不是孤單寂寞,有人願意伸出手幫助你。」

  如何讓美好的事情延續下去?補足人力是第一要務。劉漢鼎醫師表示:「醫療資源欠缺的這部分,其實,第一個還是『人』,包括:醫師、護理師、藥師、檢驗師等各種的醫療人力。」邀請您成為投入台東癌症照護的下一位生力軍!

05.jpg▲癌症諮詢室設於東基恩典樓二樓外科門診區。攝影/陳仲亭

東基公益雙月刊99期(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