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東癌症醫療翻轉新契機

文/血液暨腫瘤內科醫師 劉漢鼎
攝影/發展室等

01.jpg▲劉漢鼎醫師。

     癌症醫療在台東,一直是弱項。台東的癌症死亡率,多年來都高居台灣各縣市的榜首,這點就一個沒有工業汙染,好山、好水、好空氣的縣市來說,實在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除了菸、酒、檳榔的習慣過於普遍之外,交通的阻隔,影響了醫療資源的投入,降低患者接受癌症篩檢,診斷和治療的意願,是重要的關鍵。統計數字之外,還有一些統計數字看不到的部分,就是末期癌症患者的安寧照顧,在質與量上都明顯不足,讓台東許多患者在臨終前,承受了過多不必要的痛苦和折磨。這點政府當然是努力在推動改善,但遠水救不了近火,很多政策上的措施,都不容易在短期可以看得出成效。

民間投入彌補政府之不足

     民間的投入,正可以彌補政府力量的不足。台東馬偕醫院代表的是長老教會醫療系統的投入。三十年來,東馬對台東的醫療貢獻甚大,在前後任院長的努力之下,從台北調派多位醫師,讓東馬在癌症的診斷和治療方面有快速的成長和進步,期待不久的將來,將會讓東馬成為足以媲美其他醫學中心的癌症醫療重鎮。

     台東基督教醫院則代表教會系統與非教會系統合作的另一種投入模式,也就是連結「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將和信在癌症醫療上的優點帶到台東來,讓台東的癌症患者,特別是癌症末期患者,不必為了治療或末期照護而四處奔波。我個人因為參與在後者這個合作計畫中,想提出一些感想和看法,並藉此說明東基計畫興建癌症醫療大樓的意義何在。

和信與東基合作源起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設立二十七年,由黃達夫院長引進美國癌症治療中心的理念,相當大的程度影響並改變了國內各醫療院所癌症醫療的做法。

     和信重視團隊合作,不會刻意凸顯單一科別或單一醫師的角色,真正做到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使和信醫院雖非醫學中心,但在癌症醫療的成績上名列前茅,比起國內各大醫學中心也毫不遜色。

     和信對台東癌症醫療的關心,最早是擔任關懷師的盧俊義牧師開始。盧牧師曾在台東關山牧會,很早就在關心台東的醫療狀況。他也將長期投入台東偏鄉醫療的神父、修女的故事在和信的查經班中分享,感動了許多醫護人員。其中有兩位基督徒護理師曾雅欣和謝佩玲因此親自來到台東拜訪關山的修女,並受到很大的激勵。

  2009年八八風災後,台東受創嚴重,和信醫院由院策部的林至常主任帶領幾位護理人員來台東,協助多所機構和學校的重建。林主任也持續每年都會帶隊來台東,對於受助單位表達持續的支持和關心。就在這持續關心的過程中,兩位護理師都有參與,逐漸強化想來台東服務的念頭。

台東──台北無接縫癌症醫療

    2012年一封患者家屬寫給黃達夫院長的信,進一步促成了和信和東基的合作計畫。這位癌症患者是台東大學的簡淑真老師,因罹患末期胃癌,遠赴台北和信醫院就醫。她和先生曾世杰老師為了定期接受化療,除了得忍受北東之間的舟車勞頓外,還常常遇到沒有病床而無法住院治療的窘境。曾老師在無奈的情形下,寫了一封信給黃院長,拜託他體諒偏遠地區患者的辛苦,多給予一些方便。黃院長也很認真看待這封信,責成同樣是台東人的方麗華藥師提出改善計畫,因而催生了「台東──台北無接縫癌症醫療」的計畫。

   計畫起初想法很單純,就是希望派一~二位護理師到台東駐點,與台東當地的醫療院所合作,就近在台東提供癌症患者諮詢和轉介的服務。和信醫院內部則對台東轉診上去的患者,比照VIP來優先安排診治。

     當時這個計畫被盧俊義牧師得知,不僅大力支持,而且協助募款。我個人本來在台北國泰醫院服務,因為工作上的瓶頸,想轉換跑道到教會醫院,當時正與盧牧師洽談中,盧牧師就大力鼓勵我參與這個計畫。我一開始並不看好這個計畫,一方面台灣沒有這種方式的跨院所合作先例,二方面我也不太相信可以找到護理師願意跑到偏鄉去進行這樣的服務。沒有想到先前提到的曾雅欣和謝佩玲兩位護理師,在盧牧師的鼓勵之下,願意接受這個挑戰。他們兩位的投入,是整個計畫能夠進行下去的最重要關鍵。我個人被她們兩位的舉動激勵,也開始認真思考加入的可能性,在禱告半年後,上帝清楚感動我要跟著她們兩位一起加入在這個計畫中,一起到後山偏鄉來照顧癌症患者。

和信與東基的合作模式

     2012年九月,兩位護理師率先在東基建立據點,成立「癌症諮詢室」,除了就近照顧曾在和信診治過的癌症患者,也提供新患者的諮詢和轉介服務。

     我則是在隔年先到和信醫院受訓半年,2013年九月開始擔任東基血液暨腫瘤內科主治醫師的工作,開設癌症門診和住院醫療,提供患者化學治療,標靶藥物治療,以及末期安寧緩和醫療的服務。我們共同建立起癌症醫療和安寧照護團隊,也一起推動癌症及安寧醫療的教育訓練,協助東基從以照護急性患者為主的醫院,慢慢也有能力照顧慢性的癌症患者及末期癌症病患。這四、五年中間,我們團隊照護的癌症和末期患者逐漸增加,有從和信醫院轉介回來的,有從其他院所轉介過來的,也有東基自己診斷出來的。照護品質也逐漸提昇,除了患者身體症狀的舒緩外,我們也一直努力在患者心靈及社會支持方面的關顧。

  盧牧師在我們來台東前,就幫我們募了一筆弱勢患者關懷基金(後定名為『癌症暨安寧關懷補助基金』),除了做為推動癌症照護的教育訓練經費外,也補助了許多弱勢患者的醫療和交通相關支出。我們也嘗試與台東在地的醫療和教育機構合作,例如我們曾與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合作,多次進到台東各中、小學演講,宣導防癌從小做起。又如我們與蘭嶼居家關懷協會和晴安護理所合作,照顧了一位從台北轉回蘭嶼接受癌症居家安寧的小朋友。

  在這些點點滴滴癌症醫療工作的背後,和信醫院提供了我們最堅強的後盾支援。例如東基沒有病理科,對於在診斷上比較困難的檢體,我們可以送到和信,由和信的病理科醫師來為我們做確診。對於有疑問的癌症案例,我們可以透過癌症諮詢室,來與和信的醫師溝通最好的處理方式。另外,東基是較小的社區醫院,為了提供癌症患者最好的照顧,所有癌症治療相關用藥,盡可能都是比照和信的用藥。如此就擔負了相當大的購藥成本,特別是某些癌症治療用藥只有少數患者使用,有可能在醫院進藥後就放到過期無人使用,而許多廠商也不讓我們退換藥。和信醫院的藥劑科就為東基扛下這個風險,只要在到期日半年內,都可以「以藥換藥」,讓東基在引進這類昂貴的癌症藥物時,沒有太多後顧之憂。

     除了上述在檯面下默默進行的合作方案外,和信也啟動了為台東癌症患者安排最快速代檢的服務。例如台東雖然有磁振造影掃描的儀器,但排程太慢,有時要等好幾週。我們可以由東基開檢查單,讓患者跑一趟台北和信,一天內完成相關檢查,幾天內可以有判讀的報告,對於病情較為緊急的患者,實在是一大福音。其他如全身骨骼掃描和正子掃描,也可以用類似流程安排完成,某種程度彌補了台東在地癌症診治資源的不足。

  這些工作,其實對和信醫院來講無利可圖,和信也沒有敲鑼打鼓告訴大家他們對東基的幫忙,很多都是慢慢在推動,默默在進行,唯一的考量,就是讓「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人道精神,在當今險惡困難的醫療環境中,仍然能夠發出一些光芒。

台東成為台灣的邁阿密

    2013年我在和信受訓時,放射腫瘤科的鄭鴻鈞主任跟我說,他很看好我們在台東的工作,他覺得台東只要能夠將醫療再提升,有潛力成為台灣的邁阿密,是退休者的居住天堂。我當時覺得這只是鼓勵我的一番客套話,也沒太在意。沒想到兩年後,他親自到台東來看我們,而且主動提出了想與東基合作,在台東設立第二台直線加速器(癌症放射治療儀器)的計畫。由東基籌資預備硬體的建置,和信由鄭主任親自帶頭,提供設備建置的技術指導,並帶領一整個放射治療的團隊過來經營,直到東基有能力自行獨立運作為止。東基在呂信雄執行長的魄力之下,決定合作來推動。

   可能有人會想,這是不是要跟台東馬偕醫院打對台?東馬已經有直線加速器了,有需要在東基多設一台嗎?萬一沒有足夠的病人,一台好幾億的儀器,會不會放在那裡養蚊子?對於這點我們稍微調查過,東馬的直線加速器的服務量已經接近飽和,有時若發生故障,病人的治療都必須跟著延後。如果東基多一台機器,治療標準比照和信的水準,不僅可以讓這種延後治療的狀況不再發生,也可以讓許多原本選擇在外縣市就醫的癌症患者,改選擇就近到東基來接受治療。而且就算病人不足使營運上虧損,我們仍然相信這是值得去做的一件事。因為若單單只有考量成本和收益的問題,今天台東不但不會有東基立足的機會,連東馬也不會存在。東基當初是五十多年前美國的譚維義醫師等宣教士,為了實踐上帝的愛,來到偏鄉設立的。設立至今,從來無法真正靠著醫療本業來達成盈餘的目標。然而就是因為堅持在偏鄉做該做的事,在眾人努力協助下,讓東基始終屹立不搖。東馬也是三十年前,在許多人擔心虧損過鉅的情形下,由黃清泰董事等人力排眾議爭取設立。這兩所教會醫院在台東,一前一後,一小一大,一直以來像兄弟一樣彼此幫忙,相互照顧,也一直以來相互激勵,刺激彼此進步。最重要的一點不是彼此惡性競爭,而是彼此合作,要讓上帝的愛在台灣角落發光,讓台東的患者能夠更信賴在地的院所,更願意選擇在地的治療。

趨勢反轉,信賴提升

     當然癌症醫療不是只靠一台直線加速器就可以完成,放射治療只是其中一個環節。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先從提高台東患者對台東本地醫療院所的信賴開始做起。在我搬來台東之前,曾注意到台東的癌症患者,有七成會選擇到外縣市就醫。一部分因為台東地形狹長,使得靠北邊的患者會優先選擇前往花蓮就診,靠南邊的患者會選擇往屏東或高雄就診。有一些則是因為家庭因素,家人多在西部或北部,為了照顧人力的考量而去到家人所在的縣市。還有最大的問題是,台東的癌症患者普遍不信任台東的醫療院所,寧可遠到台北就醫,也不願留在台東。當然也有一些是台東本地醫療院所無法處理,不得不轉介到外縣市的案例。

  我想這一部分有在改善中,在我來到台東三、四年中,接觸到不少從外縣市轉介回台東的患者,許多人都對我們的團隊照護多所肯定,甚至也幫我們介紹了更多的患者。我相信這會是一個良性循環,有更多癌症患者選擇在地醫療,也會刺激台東在地的醫療院所來提升硬體和軟體的改進。包括這幾年東馬建置核子醫學檢查儀器、整修癌症病房;東基準備建置直線加速器和安寧病房;包括台東榮民醫院投入在癌症醫療的加強;台東聖母醫院努力在安寧照護工作等,已經很明顯看到一個反轉的趨勢。

夢想,上帝的愛在偏鄉發光

  最後我還有一個夢想。我覺得一棟大樓的建立,一台昂貴儀器的購置,這都只是花錢可以買到的東西,都不是最困難的部分,我覺得最難的是我們願不願意真正用無私的愛來看待這件事代表的意義,甚至能夠有所感動,願意一同來投入這個工作。聖經中有一段主耶穌的話:「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25:40)意思是不論多麼卑微的人,只要你出於愛心照顧他的需要,其實你就是為上帝而做。

  我在台東這四年中,我從關山的修女身上看到這樣的愛,她們從瑞士來到台灣後山,一生就投入在弱勢患者和植物人的照顧,而且照顧的無微不至,無怨無悔。我在蘭嶼居家護理所的張淑蘭護理師身上看到了,她和她的團隊為了照顧蘭嶼的病患,除了得忍受資源不足之苦,還得克服許多傳統禁忌,然而她們也是完全的付出擺上。我也從我們安寧志工隊長李慶宏和郭淑苓夫婦身上看到,他們兩位知道我們在台東的工作後,自動放棄在美國加州舒適的退休生活和含飴弄孫的機會,來到台東跟我們一起去探訪病人,傾聽陪伴,為他們唱詩禱告。這來自上帝的愛,一直感動著我,雅欣、佩玲和我們團隊的成員,也是讓我們願意持續做下去的最大動力。

  同樣這份愛,也感動了和信醫院許多同仁,無論是幕前或幕後,雖然他們並非教會系統成員,仍然願意來幫東基這個忙,一同協助照顧台東的癌症病患。實際上真正要把這件工作做好,光只有硬體設備是不夠的,還需要更多人的投入,不論是專業醫療人員,還是志工。我相信藉由這樣的投入,可以提升民眾的健康意識,逐漸改變一些會影響健康的生活習慣。我也相信對於癌症及末期患者身心靈全人的關懷,讓安寧療護的理想在偏鄉實踐,可以讓民眾對台東現有醫療院所的信賴感提升,並進一步刺激醫院的進步。一棟大樓,一台機器,都不過是磚頭,我們希望藉由這個機會,能夠拋磚引玉,吸引更多願意投入的「人」來。我們所做的,上帝會看到,祂也會祝福所有願意擺上付出的人。我也相信在我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台東癌症死亡率,會從全國排名榜首,變成吊車尾,那將是我們生命中最光榮的時刻。願上帝祝福保守這件祂所帶領的工作。

一張照片,救台東──用愛縮短治癌之路


P02-01-IMG_3383.jpg
P02-01-IMG_33831.jpg
P02-02-07潘小姐.jpg
P02-03-16-鄭大姐-IMG_7030.jpg
P02-04-13-放射科郭春梅-IMG_6877.jpg
P02-05-15-吳媽媽-德弘女友之母-IMG_7023.jpg
P02-06-IMG_9839.jpg
P02-07-11陳佳芬小姐.jpg
P02-10-09江瑞菊.jpg
P02-10-12-賣健康三明治的小姐-IMG_6998.jpg
P02-11-IMG_3466.jpg
P02-12-IMG_3365.jpg
P02-13-06戴玉思小姐.jpg
P02-14-04-牛媽媽-IMG_6788.jpg
P02-15-23-李大姐-IMG_7135.jpg
P02-16-IMG_3562.jpg
P02-17-01-廖大姐-IMG_6902.jpg
P02-18-IMG_3476.jpg
P02-19-25-郭大姐-IMG_7155.jpg
P02-20-10劉先生.jpg
P02-21-IMG_7507.jpg
P02-22-02趙爺爺.jpg
P02-23-10-林先生-IMG_6823.jpg

東基公益」雙月刊121期(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