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嬰兒肌肉性斜頸衛教

台東基督教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 林苡臣

定義:先天性肌肉斜頸症形成原因可能是肌肉本身的異常(肌肉性斜頸),也可能次發於中樞神經系統或上段頸椎的異常。孩童通常在2~4週左右,會出現明顯的斜頸症狀。

臨床上症狀:

1.頸部(胸鎖乳突肌處)可能會摸到腫塊。

2.頭會側彎至一側,臉會轉向對側。

3.頸部活動度會受限(包含:側彎、旋轉、後仰的動作)。

4.有時合併視覺及前庭系統問題

5.長期未接受治療,容易出現大小臉、大小眼、頭蓋骨不對稱,造成後續姿勢性斜頸、下頸部或上背部脊柱側彎。

守治療方式:一歲前須積極介入

1.熱敷:在頸部做局部熱敷,以放鬆頸部肌肉。

2.超音波治療:增進肌肉組織延展性。

3.按摩:用一到兩指指腹按摩胸鎖乳突肌的腫塊處或攣縮處,約5~10分鐘。

4.被動牽拉肌肉:牽拉至感覺到稍微緊緊的即維持姿勢,每次維持1020秒,每個動作可重複5~10回。若兒童為右(左)側胸鎖乳突肌較緊,則應將孩童頸部被動側彎至左(右)側、旋轉至右(左)側。

  1.頭部後仰。

  2.頭部側彎(耳朵貼肩膀)(圖1a):固定住緊縮同側肩膀,將孩童頭部向緊縮對側側彎。如果是右(左)邊的胸鎖乳突肌攣縮的孩童,固定孩童的右(左)肩,將孩童的頭部側彎向左(右)邊,讓左(右)耳貼近左(右)肩。

  3.頭部旋轉(下巴貼肩膀)(圖1b):固定住軀幹,將孩童頭部向緊縮同側旋轉。如果是右(左)邊的胸鎖乳突肌攣縮的孩童,將臉轉向右(右)側使下巴靠近右(左)肩

  4.合併頭部側彎及旋轉。

斜頸13.gif(a)

斜頸12.gif(b)

1:以右側斜頸小孩為例進行被動牽拉肌肉。(a) 頭部側彎至左側,(b) 頭部旋轉至右側直到感覺到稍微緊緊地並維持10~20秒。

1.誘發頭部主動動作(圖2):利用視覺吸引(聲光玩具或食物)或翻正反射(在坐姿下或站姿下,可以將嬰兒斜抱30~45度),誘發出孩童的側彎及旋轉動作,並維持5~15秒,持續15分鐘。必須注意轉的過程中是由頸部轉而非由身體彎曲或轉動來代替。斜頸11.gif
2以右側斜頸小孩為例進行誘發頭部主動動作。將孩童斜抱,誘使孩童將頭抬至正中位置(藍色箭頭方向至綠色直線)。
 

1.兒童擺位:適度將兒童頭部維持在正中或是略微牽拉的姿勢。

  1.在躺或做時,可使用毛巾或枕頭協助頭部的姿勢維持,但須注意呼吸道暢通。

  2.抱孩童或餵奶時將頭部轉向肌肉縮短側。

  2.支架:聽從醫生建議,於兒童4~5個月時使用。

預後與療效:

1.1歲前接受治療效果好於1歲之後接受治療者。

  2.大於1歲後再接受保守治療效果較差。

  3.小於1歲及接受治療者,接受開刀比例較少。

  4.90%以上孩童經治療後有進步,約有10%孩童需手術介入。

手術治療:

1.介入對象:(最佳介入時機1~4歲)

  1.經過6個月保守治療,還是有明顯斜頸的孩童,脖子側彎大於15度,肌肉仍有腫塊。

  2.頸部肌肉纖維化且無正常肌肉的孩童。

2.手術原則:

  1.放鬆所有攣縮組織,包含胸鎖乳突肌及其周邊結構。

  2.縫合刀口前頭可以做全範圍的活動。

3.術後物理治療:

  1.穿戴支架或頸圈,以維持孩童頭部在正中位置。

  2.術後36小時即可開始進行運動治療及牽拉以防復發。

參考資料:Liao, H. F. (2011). Pediatric Physical Therapy-Health Promotion, Habilit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third edition.

(2019/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