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明,你慢慢說---淺談兒童說話不流暢

◆文/台東基督教醫院行動早療語言治療師 蕭振民

        小明說:「我~~~我要吃蘋果。」爸爸說:「小明,不要急慢慢說。」小明又說:「我~~~我想要睡覺。」爸爸說:「你慢慢講,再說一遍。」

  各位家長們,在小朋友2歲多時,有沒有聽到小朋友說話像上述一樣聽起來結結巴巴的呢?如果小朋友常出現這種狀況是不是口吃?要不要教他慢慢說?

 

語言治療師通常將小朋友說話結結巴巴的狀況,用「說話不流暢」來描述。此時小朋友說話不流暢的狀況,還不是真的口吃喔。從口吃的研究發現,兒童大約在25歲時會出現說話不流暢的狀況,通常在2歲不流暢的說話狀況會增加,不流暢的高峰期約在3歲的時候,到3歲之後不流暢的狀況就會逐漸減少。一般而言,說話不流暢的兒童在開始的前兩年有65~75%的兒童會自己復原,有85%兒童會在未來幾年內自己復原。所以,當小朋友出現說話不流暢的狀況時,請家長們先不用緊張,耐心的觀察以及陪伴即可。

 

  在觀察的這段期間,可以多運用以下的技巧跟小朋友們互動,幫助小朋友們漸漸的讓說話越來越流暢。這些技巧是國外學者們(The Stuttering Foundation)提出的建議:

 

1. 跟小朋友說話時要用放鬆語氣、說話速度要放慢並且多一些等待:在小

朋友說完話後,家長可以等待一下再開始說話。家長用輕鬆、慢速的說話方式會比用批評或者建議兒童說話「慢一點」還有幫助。

2. 減少問小朋友問題的次數:取而代之的應該是,幫小朋友說的話做一個

簡單的總結,例如小明說:「我~~~我有看到車子開過去。」爸爸:「喔,你看到一台車子開過去啦。」

3. 多運用臉部表情以及肢體語言回應你的小朋友:這樣可以幫助家長注意聆聽小朋友說話的內容,而不是注意到小朋友說話的不流暢。

4. 每天固定一小段時間全心的陪伴你的小朋友:這個時段可以幫助你的小

朋友建立信心。

5. 教導家中的其他成員學習如何跟說話不流暢的小朋友互動:可以幫助說話不流暢的小朋友更容易跟其他人互動。

6. 隨時自我檢視跟小朋友互動的方式:家長要表現出我們會注意傾聽的行為,並且讓小朋友知道他們有充裕的時間可以說話。

7. 最重要的是,讓小朋友知道無論如何你都會接受他:小朋友最強而有力的支持就是家長了。

 

  那麼何時需要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呢? 根據文獻,如果小朋友說話不流暢的狀況已經持續半年到一年以上,並且有下列口吃高風險的表現或因素,就建議家長到醫院掛復健科醫師或耳鼻喉科醫師,尋求語言治療師的協助囉。

 

正常的不流暢 (低風險)

口吃 (高風險)

聲音或片語重複(我~我~我~)

插入

改變說話內容

多音節或整字的重複

並不緊張費力

沒有第二特徵

沒有負面反應或挫折感

沒有口吃家族史

音節重複(ㄨ~ㄨ~ㄨ~我)

拉長聲音(ㄨ-----我)

說話阻礙(我要……吃飯)

緊張/費力

音調、音量改變
第二特徵
負向反應/挫折
有口吃家族史

美國聽語學會(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