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的彩繪──藝術治療運用於創傷兒童

文.照片提供/「行動早療」藝術治療師 許純瑋

  藝術治療是什麼?

  是圖畫分析嗎?

  如何將藝術創作運用於治療心理創傷?

  這些是常有人問我的問題。在回答之前,我想先說一位可愛的五歲小女孩的真實故事。

  莎莎是個秀氣的小女生,有著圓圓的眼睛,漂亮的黑髮,住在山與海之間的美麗村子裡。她有發音不清楚的問題,也是家暴目睹兒。目睹兒雖然不一定直接受到肢體上的傷害,但有時那看不見的傷痕卻是更深刻得刻在心上。行動早療團隊去評估時,莎莎神情退縮、配合度低、不願開口。一雙大眼睛看起來充滿警戒,一個人縮在教室角落默默的看書,不讓人靠近,也不理會周遭的孩子,像一隻倔強的小刺蝟。

  第一次的治療,莎莎沉默的坐在角落。我拿出五顏六色的畫材,問她要不要畫畫。她遲疑了一下,拿起彩色筆,很快的畫了一個人,沒有嘴巴,眼神空洞。我問:「他有朋友嗎?」她點點頭,畫了一個太陽(圖一)。「太陽是他的朋友呀!那他們會聊天嗎?」她又點頭,畫了一個滿是尖牙的嘴巴,加上一道尖銳的籬笆,把人和他的太陽朋友隔在畫紙的角落,然後就不畫了,從頭到尾沒說一句話。我讀出她眼神和與畫中的不安,因此也不勉強。01.jpg▲圖一
  若你問,這張畫是什麼意思?我想,無論是誰,都不難看出來裡面的防衛和不安,也能輕易的把嘴巴解釋為她的沉默與抗拒,尖籬笆看做她的孤立。莎莎傳神的用非語言的方式表達了她的困境。但是,探究象徵的細節,在這當下不是最重要的事。藝術治療師應該尊重個案的畫作,不隨意分析解釋。此刻最需要做的,是建立起她的安全感,和我們之間的信任關係。莎莎靜靜的坐著,我也就這樣陪著她。兩個人看似什麼都沒做,但創造一個適合療傷的安全時空,靜靜陪伴守候,是藝術治療師的重要工作。漸漸的,她的表情放鬆了,在空氣中的沉重也散開了些。最後,她終於開口說了第一句話:「那,我可以玩玩具嗎?」表情有些靦腆。這個小女孩的心防,從這裡開始慢慢打開了。

  之後,莎莎漸漸會與我互動,但仍是沉默居多。有一天,我們在畫貼紙上的小動物,我畫了一隻大鯨魚,旁邊有幾隻小魚。她看了,主動說有大白鯊。她說大白鯊有尖尖的牙齒,很可怕,小魚被吃就死掉了。我反問她,真的死掉了嗎?莎莎想了想,說:「沒有,因為鯨魚會保護他們。」忽然,表情變得很柔和,指著鯨魚說:「就像媽媽一樣。」她的臉上泛起了雨後陽光般的笑容,手又指著小魚:「這是我、哥哥和弟弟。媽媽會保護我們。」在她的眼神中,我看見一股正要萌芽的力量,閃爍著光芒,令人動容。

  後來,「守護」與「家人」一直是她創作中的重要主題。莎莎變得越來越開朗,喜歡一邊畫畫,一邊說關於自己的事,和之前判若兩人。學校老師也說她進步很多,雖然還是有些怕生,但越來越能與人互動,也越來越有笑容。

  心有創傷的孩子,容易出現對人的不信任與不安全感。特別是像莎莎這樣的孩子,受限於自己發音不清楚的問題,更難與人用言語溝通,也難以被了解。藝術治療准許個案用語言以外的方式來表達自己,也給個案更多的自由度和空間去探索自己的情緒。藝術治療相信每個人都有自我療癒的力量,因此治療師不該強勢的去分析作品的意義,也不該隨意詮釋作品。我們的工作是陪伴個案去發現、去走過人生裡的各種苦痛和掙扎,在創作過程中去發掘創傷經驗的生命意義,這才是藝術治療有別於其他心理治療最美最獨特的地方。

  莎莎花了一些時間信任、接納我。而後,透過大鯨魚和小魚的畫面,找到了支撐自己的力量,心態上有了明顯的轉變。藝術治療師的角色,是見證、傾聽、關懷,用開放而不批判的態度,陪伴她走上自我探索的旅程,透過五彩繽紛的畫筆和顏料,在創作過程中接觸自己的各種感覺,不論是孤立、恐懼,還是對母親的愛,都在畫紙上靈活躍現,讓心的傷口能在潛意識中呼吸癒合。莎莎彩繪出內心的感覺,進而找到屬於自己的勇氣和力量,發出美麗的光。

東基公益雙月刊94期(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