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人

■文/呼吸照護病房照顧服務員 汝汝

■攝影/陸美春

 

 

{638599369383817519}_10-1W.png

▲家屬每日早、晚來送飯,並常常做養生蛋糕給妻子吃。

  在人生歷程中,因就學與工作關係長年離家,獨自在外生活期間,家人的出現始終是最重要的,對我來說家人一直是我生活上最大的支柱。在醫院工作的這些年當中,我也深深的感受到病患雖長期住院,和家人之間的生活依附關係、親情連結,沒有因疾病與空間的隔離而有所改變。

  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醫院採取感染管制措施,探病跟訪客時間開始有了限制。所以在病人住院期間家屬就不能隨時陪伴與照顧,只能利用一天兩個時段的探訪時間陪在病人身邊,在這短短的探病時間裡,就能感受到家屬想給予病患的愛有多飽滿。例如:家屬會輕輕的撫摸病患並說些鼓勵與支持的話,或按摩病患四肢減輕他們的不適;擔心病患怕冷,所以幫忙穿上襪子、戴帽子、蓋棉被等,離開時還會不忘叮囑照護人員一些細節。這些看似日常的小小舉動,卻都是愛的表現。

{638599369500760750}_10-2W.png

▲阿公遠從四十公里外來探望妻子。他想阿嬤想得很苦,問呼吸照護病房護理長陸美春,妻子感冒好了沒?他什麼時候可以帶她回家?

  還有些家屬每日會為病患準備愛心餐點與一些病患愛吃的零食、餅乾、麵包等,送到醫院來給病患;甚至還有一位年長阿公,在家裡不小心跌倒導致骨盆髂骨裂傷,休息一個月後,為了來醫院看自己的老伴,還是堅持遠從四十公里外的部落自己搭公車或包計程車趕在探訪時間前到達醫院,拄著枴杖一跛一跛的來到病房門外,靜靜等候探訪時間病房開門……這些日常都讓我覺得很窩心、很溫暖、很感動。

  有時候我們常常都會對自己最親近的家人有很多不好的情緒,對他們任性,對他們沒有禮貌,有時候說錯話也不覺得怎麼樣。但想想,明明是最親近的人,為什麼不是用更多的愛來表現呢?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覺得時間還很長,還很夠,所以把最好的都給了陌生人,忽視掉了其實跟自己最親近的家人更是應該要被我們呵護珍惜著才對!

  在照護病人的過程中,如果能仔細觀察病人與家屬的互動,會發現不僅僅是互動過程令人感動,其中還蘊含著所謂「家人」的深遠意義。

{638599369612793717}_10-3W.png

▲每天來送飲料的家屬。

「東基公益」雙月刊164期(2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