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心藏在樹枝、落葉的「產色黴菌病」

◆文、照片提供/皮膚科主治醫師 江建平

 

  炎炎夏日,許多人的香港腳與胯下癢都變得嚴重了!然而這種表淺黴菌只侵犯皮膚、毛髮與指甲,有些致病性黴菌卻造成深部皮膚組織的感染。「產色黴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就是其中一種,臨床表現與其他感染或發炎類的皮膚病相似,並不容易單從外觀加以區分。東基皮膚科半年內,就遇到兩個典型的案例,在此呼籲鄉親們,快來認識這個容易被誤診的疾病,有助早期發現,縮短感染部位的治療時程。
01.jpg▲(圖一)左手前臂產色黴菌病,經口服抗黴菌藥物Itraconzaole治療兩個月後,皮膚逐漸改善之情形。

  一位七十七歲男性左手前臂出現超過兩個月的搔癢紅疹,因多次在診所治療效果不佳,且病灶逐漸擴大,今年四月中旬至皮膚科門診就醫。

  病人過去身體健康,除了高血壓外,並無其他重大內科疾病。此外,他退休後種些花花草草,但不記得有外傷病史。診察病人身體發現其左手前臂背側,接近手腕的位置,有一界線清楚、具癢感,半個掌心大小的紅色斑塊,表面有疣狀增生、邊界則有輕微浮腫,病灶中央則呈現粉紅色,周邊顏色較深、有砂粒狀斑點(圖一A)。

  初步的診斷可能為皮膚深部黴菌感染症、慢性苔蘚樣溼疹或鱗狀上皮細胞癌。於是經病人同意後,在患部邊緣切取一小塊皮膚送病理化驗,最後確立診斷為「產色黴菌病」。在開立口服抗黴菌藥物治療一個月後,病灶有緩慢改善、浮腫現象減輕(圖一B),持續治療兩個月後,病灶已逐漸消退(圖一C)。由於此病的標準療程為六個月,病人目前仍在門診追蹤治療中。

小心有病原體的樹枝、落葉

  產色黴菌病好發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台灣就是好發地區,病原體常附著在樹枝、落葉等植物上。若鄉親有外傷,恰巧碰上附有病原體的植物碎片,可能因此被帶進皮膚深層組織,而造成感染。所以病灶好發於暴露在外的部位,如手部、手臂或腿部等。

  第二例病人則是二月在病房照會時發現,其病灶發生在右手臂接近手肘的位置(圖二)。早期的病灶像細菌感染,但以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病灶隨著時間逐漸擴大、數目增多,加上具有搔癢感、表面脫屑、苔蘚樣變化,易被診斷為慢性溼疹或牛皮癬,使用了類固醇治療後病情惡化。
02.jpg▲(圖二)右手臂接近手肘部位的皮膚病灶,經病理化驗後證實是產色黴菌病。

久治不癒者須皮膚病理化驗

  正確診斷是治療產色黴菌病的首要任務。臨床上對於患有非典型皮膚病變,或是對常規藥物治療一個月以上未見改善者,建議到皮膚專科就醫,可安排進一步檢查以確定診斷。若病灶可於皮膚表面取樣,醫師會刮取病灶組織浸泡於10%氫氧化鉀溶液後,以顯微鏡檢查是否有典型的孢子(圖三)。唯此感染常在皮膚較深部位,仍建議安排皮膚病理化驗,才能得到最正確的診斷。
03.jpg▲(圖三)以氫氧化鉀溶液處理後在顯微鏡下顯示棕色具隔間的「銅板」樣孢子。

參考文獻:

1. Flavio Queiroz-Telles. Chromoblastomycosis (Last updated: Jan 25, 2022).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chromoblastomycosis

2. Ranawaka RR, Amarasinghe N, Hewage D. Chromoblastomycosis: combined treatment with pulsed itraconazole therapy and liquid nitrogen cryotherapy. Int J Dermatol. 2009 Apr;48(4):397-400. 

3. Anjaneyan G, Jagadeesan S, Thomas J. Cytodiagnostic copper pennies in chromoblastomycosis. Indian Dermatol Online J. 2016 Mar-Apr;7(2):145-6.

(202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