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營養師 王禔瀅
▲一次一次的試吃、改善,積極優化減重餐。便當試吃會由陳愛華醫師(左排,中)領軍,參與者包括家庭醫學科主任吳昱鋭醫師(右排,前一)、營養師群、同工,右排前三為筆者。照片提供/陳愛華
健康餐盒的「誕生」
一開始是因為減重中心主任、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愛華的一句話。「我們醫院的減重便當看起來讓我沒有食慾。減重已經是件很累人的事情,若可以吃到一個美味又兼具飽足感的餐盒,那對想減重的人來說,真是一大福音。」
加上在門診時,也有想要減重的朋友會詢問營養師:「減重到底可以吃什麼?有沒有減重菜單或醫院有沒有減重餐盒可以訂?」從此製作健康餐盒的想法在心中佈下種子。
優化過程大解密
一、餐盒:
蒐集不同商家的健康餐盒,挑出想要的型式。將原本五格紙餐盒調整為「植纖餐盒」,增加質感、提升美感、兼顧環保。
二、團隊出列:
另外選出適合製作健康餐盒的廚師及廚助,溝通討論餐盒想呈現的方向及擺盤方式。蔬菜有四種類(綠菜類、白菜類、紅/黃色蔬菜、涼拌菜),以不同顏色搭配,增加色彩及營養素豐富度;主食上方擺放一道主菜(豬/雞/魚)及一個副菜(豆製品/雞蛋);主食有全飯(一百六十公克)及半飯(八十公克)的選項。
三、試吃會:
試作期間,每週會挑選一天為便當試吃會,透過大家一起品嚐反饋,更優化餐盒品質。
四、品牌貼紙:
為增加餐盒獨特性,特別將我及兩位廚師人像手繪成Q版漫畫圖、搭配文字製作成貼紙(上圖),黏貼在餐盒上。代表這是東基廚房製作的健康餐盒,除了有品牌辨識度外,更添增了溫度(詳「吃裡『畫』外……」)。
菜單設計理念
◆均衡飲食原則,以「211餐盤」為宗旨,將餐盤分配為四等分(蔬菜:蛋白質:全穀類的比例為2:1:1)。占比最多的蔬菜,熱量低且富有飽足感;適量的蛋白質不僅可以減少飢餓感,並可減緩在減重期間肌肉的流失;控制容易增加脂肪的醣類攝取量。
◆兩個版本的熱量設計:減重餐全飯(五百五十大卡)及減重餐半飯(四百五十大卡)。
◆主食選用「未精緻五穀雜糧類(紫米飯、糙米飯)」,增加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的攝取。
◆蛋白質使用原型的低脂肉品、豆製品、蛋類,避免高脂肪肉品及含鹽量高的加工食品。
◆蔬菜當季且顏色多樣。可提高食慾外,也增加不同蔬菜中的植化素,蔬菜量達三~四份,符合衛福部一天應有三份蔬菜攝取量的建議。
◆採「低油」、「低鹽」、「低糖」的烹煮調味方式,減少熱量及身體負擔。
過程的酸甜苦辣
▲減重餐盒的製作團隊,(左起)廚師陳薇薇及杜松霖、廚助盧安妮及胡雅琳。攝影/王禔瀅
從無到有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些許難處及瓶頸,最主要是落在和廚房伙伴們的溝通。包含:烹調方式的調整(廚師心中的油量與營養師心中一點點油的標準不同)、餐盒擺盤方式(擺盤的美感及因此造成打餐時間倍增)、廚房打餐流程順序的調整(減重餐的訂餐量由原本十個爆增到九十個,這遠超過我們的製作量能,協調後改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來滿足訂餐量,由最初的三十個,到十月已可供應六十個)、餐盒使用的主食需先額外拌開(如此飯的水氣才不會黏餐盒)……不過當減重餐盒推出後,同工們訂減重餐的反應熱烈,也得到許多正面肯定及鼓勵,就覺得值得了!
減重餐盒可以順利誕生,很感謝愛華醫師當領頭羊帶領每次的便當試吃會(營養師群、同工參與)及廚房伙伴們的體諒、配合,當然還要感謝院方對健康餐盒製作的支持。相信在穩固的支撐下「東基廚房健康餐盒」會更加成長茁壯,延續專屬於東基的幸福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