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溫柔 也可以堅強

文/護理部「安寧居家」護理師 涂睿圻

 

 

東基的菜鳥

  擔任護理師已來到第十一個年頭,但轉任東基「安寧居家」照護服務,不過才短短一年。

  還記得,在讀護理專科時,就想往安寧領域發展。但當初老師覺得需要多些內、外科的歷練,再轉換到安寧領域會好一些;所以畢業後,我到了內、外科病房,加護病房,再到身心科。轉眼間,來到職業生涯的第十一年,我沒忘記想走安寧的夢,只是一直在等自己準備好。直到去(2023)年,看到東基在召募安寧居家護理師,猶豫片刻後,我遞出履歷。就這樣,只有一點點基礎的我,成為了東基的菜鳥。

{638657323037710382}_12-1W.png

▲筆者(左)受到「安寧居家」照護對象陳阿嬤及家屬的信賴。攝影/黃文玲

  老實說,雖然一直都對安寧療護有興趣,但當自己真的如願時,還是會害怕的。因為只上過安寧基礎課程,未真正接觸過安寧病人,更別說深入居家了。幸運的是,這裡有強大且友善的團隊,也安排了扎實的訓練。

  第一個月,讓我熟悉腫瘤病人化學治療的照護模式;第二個月,讓安寧共同照護學姐陪著我接觸安寧病人,其中也不斷地加強末期症狀的學理及用藥;第三個月,到花蓮門諾醫院的安寧居家見習,學習前輩們如何把安寧療護帶到居家。新進人員的前三個月,我在非常充實的訓練中度過,接下來,便是開始驗收成果的時刻了……

笨鳥先飛

  我不會忘記,當第一個服務對象被轉介到我手中時,那種徬徨沒自信的感覺,心想著:我真的可以開始收案了嗎?我真的知道怎麼在「居家」照護病人嗎?我真的有能力做到安寧的「五全」嗎?好多好多的自我懷疑不斷浮現在我腦海中。還好,團隊中的大家總能輕易看出我的無助。

  首次收案,團隊的醫師陪著我完成,也帶領著我討論用藥及照護模式,教導我如何在第一次接觸病人及他的家庭時,抓出重點並討論醫療方向。單位的護理長及團隊中的學姐們,也在我最脆弱的時候伸出援手,不斷給予我信心與力量。他們扶持著我,為我禱告。

  漸漸地,在一次次的挫敗中,我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也越來越熱愛這份工作。每一天,都在經歷每個家庭的喜怒哀樂與生離死別,更常常為此哭腫雙眼。但在這樣的過程中,我不再是那個只看到「病」而未看到「人」的護理師,我深刻地體會到這份工作的價值及不易。看著在面對生命末期時徬徨流淚的家屬;看著被病痛及心理、靈性不平安折磨到想要安樂死的病人;也看見在家用藥後,病人在家人的陪伴下平安離開的那一幕……

{638657323199162377}_12-2W.png

▲安寧療護強調的道謝、道歉、道愛、道別「四道」表達,在生死兩安的關係裡,不只對病人、家屬很重要,照護團隊也受用。「安寧居家」照護對象蘇阿姨住院了,臨終時,和她有著深厚情感的筆者(右)在病房與她好好道別。攝影/潘蓉嬿

  「謝謝你們,我從沒想過我的太太真的能夠舒服的在家離開。」「我的媽媽就像睡著了一樣,沒有痛苦,好安詳,我們這些子女好像也比較能接受了。」「媽媽真的很有福報,在人生最後的路能遇到東基的團隊。」聽著家屬們的回饋,我想,再多的勞累,此刻也都煙消雲散了吧!

群雁來集

  安寧居家療護強調的是團隊合作,而非單打獨鬥。除了醫師、護理師、個案管理師、安寧共照師之外,在需要時,還會有營養師、社工人員、關懷師、藝術及音樂治療師,以及志工們一同加入,就像群雁飛來集結在東基。

  面對每一個生命,我們可以溫柔善待,同時,也可以成為家屬們堅強的後盾。在生命最後的旅程,盡可能地減輕病人們身體、心理及靈性上的不安與痛苦。當然,不是每個故事都能有理想的結局,也並非所有的離別都能是平安的。但至少,在這個團隊中,有著一群同樣目標的伙伴們一起努力。我知道,這條路上一定會跌跌撞撞,但我相信,我們始終無悔!因為我們的每一步,都滿有榮耀。

「東基公益」雙月刊165期(2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