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進食營養的撇步——高熱能蒸蛋

■文/營養師  林宜瑩

攝影/盧安妮

 

 

  住在迦南護理之家的廖奶奶高齡九十六歲,今年是她入住的第三年。奶奶吃飯的時候,常常吃幾口後,就會把湯匙藏在圍兜裡,然後閉目養神。靠過去關心奶奶,她會表示,吃過了,吃不下。醫師也常因奶奶攝取狀況較差的關係,希望營養師協助。為奶奶添加營養品後,效果卻很有限。

高熱能蒸蛋的誕生

  一開始的想法很簡單。大部分老人家因蒸蛋口感好,接受度比較高,若將營養品結合蒸蛋,是否能做出口感好又兼具豐富營養價值的蒸蛋呢?結果發現,果真想得太簡單了!這樣做,非但無法一加一大於二,且原本滑嫩口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粉味過重。

  護家與高雄小港醫院「咀嚼吞嚥機能重建中心」有合作,有幸其營養團隊前來交流,建議營養品可使用豆漿替換。然而考量長輩進食量有限,須提高蒸蛋的熱量密度,因此改採用市面上的MCT配方(中鏈脂肪酸,是較容易吸收的脂肪酸),搭配豆漿。製作出來的味道接受度較高,可惜口感稍微偏硬。經與廚師吳璁瑋的討論與嘗試,製作出口感軟嫩、熱量密度較高的高熱能蒸蛋。廖奶奶對這道料理很捧場,每次供應幾乎都可以吃完,目前的營養狀況也慢慢有了起色。

長輩進食不佳的原因

  長輩隨著年紀的增長,身體機能的退化,漸漸有吃不好的時候。然而,吃是人類攝取營養,維持生活品質的基本功能。吃不好,身體就無法吸收營養,久而久之身體慢慢衰退,進食的能力也會下降,長輩照護問題接踵而至。哪些原因造成長輩吃不好呢?

  排便不順、腸胃功能退化、咀嚼吞嚥能力下滑、味覺或嗅覺退化、孤獨感、藥物副作用等,都有可能。

改善策略

一、改善排便狀況

  可以透過增加活動量及膳食纖維來改善腸胃道蠕動。一般成人每日需攝取二十五~三十公克的膳食纖維,相當於每日需攝取一碗半~兩碗半的蔬菜、兩顆拳頭大的水果,並以全穀類或雜糧飯代替白米飯。然而長輩通常較無法達成此量,建議漸進增加,例如:本來每日只能進食半碗青菜,先提高至每日七分滿或一碗,並餐間搭配一顆水果。

小叮嚀

膳食纖維要達到最佳效用,水分要足夠!健康成年人每日水分以每公斤體重三十毫升計算,而且均分於各時段攝取。

二、少量多餐,搭配記憶中的味道

  除了攝取早、午、晚餐之外,可依長輩的活動習性,適時增加早點、午點或晚點,來促進攝取量。可透過與長輩聊天或親友的印象,找尋長輩喜愛的料理,依據個人的能力採買或是煮給長輩用。

三、食材處理好入口

  食材的處理常影響長輩能否好好進食的關係。食材處理時要注意是否有去除果核、果籽、骨頭、魚刺;蔬菜去除硬莖、梗、老化的菜葉;食材切成適口大小(建議三公分以下)。

四、善用天然辛香料及特殊香氣的食材

  天然辛香料,如蔥、薑、蒜、八角、花椒、肉桂等食材來提味,讓食物味道更豐富;加點檸檬、梅子的酸味也是不錯的選擇。嗅覺的部分則可選用具特殊香氣的食材入菜,像以滷味包調味、或是搭配芹菜、香菜、九層塔等,增加食物的風味。

五、增進社交活動

  增加長輩社交網絡,例如:可帶長輩參加附近的共餐據點,增加人際互動。

六、調整藥物

  可以查看藥單上的副作用,是否具降低食慾的效果,然後再與醫師討論是否可能調整藥物。

  每一位長輩的生命歷程不同,介入的方式也不一樣。如何運用巧思提升長輩吃進去的營養,需要家人一同集思廣益,陪伴長輩開心吃完最後一段人生。

簡單好做的「高熱能蒸蛋」

{638753858486684610}_18-1W.png

高熱能蒸蛋的製作團隊,(左起)廚師吳璁瑋、筆者、廚師林家宏。

份量:三人份

食材:無糖豆漿一百毫升、雞蛋三顆、冷水八十五毫升、沙拉油兩茶匙、香油兩茶匙、MCT配方一內附匙。

調味料:醬油二點五茶匙、糖三分之二茶匙。

做法:

 1、蛋打至容器後打散,加沙拉油、香油、MCT、水及調味料打勻,過篩。

 2、電鍋外鍋加水二分之一米杯,蛋液放進電鍋蒸,電鍋蓋留一小縫。

 3、電鍋跳起即完成。

小叮嚀

*豆漿可替換成鮮乳,或其他口味的無糖豆漿(如南瓜豆漿),水量可依長輩喜歡的軟硬度做適時的增減。
*酮症、酸中毒、肝性腦病變不建議使用MCT配方。

「東基公益」雙月刊167期(2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