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秀亭
為有效防治子宮頸癌,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費的婦癌篩檢除子宮頸抹片檢查,今年起新增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對象鎖定三十五、四十五、六十五歲這三個年齡的女性。東基婦產科醫師古妃君表示,這三個年齡雀屏中選是有醫學基礎的,呼籲有過性行為的女性,定期抹片檢查不可少,同步再多抹一下,做HPV檢測,防癌加分!
▲東基婦產科醫師古妃君(前排左二)與婦產科門診團隊、香柏健康管理中心齊聲呼籲,符合公費HPV檢測的女性朋友,要把握這項新福利。攝影/葉自強
高風險致癌型別
古妃君醫師指出,子宮頸癌與遺傳沒有關係,是與人類乳突病毒高風險致癌型別的「持續性」感染有關,有過性行為就有高達八成機率會感染人類乳突病毒。但從病毒感染到子宮頸細胞癌變,至少需要三至十年,早期病變沒有症狀,定期檢測是關鍵。
子宮頸癌是目前婦科癌症中,有檢測利器且有疫苗的。健康署公費補助三十歲以上女性每三年至少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國中女生接種HPV疫苗皆行之有年。今年擴大公費對象,提供三個年齡女性HPV檢測,子宮頸抹片也新增二十五至二十九歲女性每三年一次的檢查。
抹片檢查看的是細胞有無異常變化,HPV檢測則是測有無病毒感染。兩者採檢方式雷同,都是在診間內診,用小刷子採集子宮頸細胞後送檢。同步檢測可大幅提高檢測敏感度,兩者結果皆為陰性者,三至五年內癌變的發生率低。
三個年齡出線
公費HPV檢測為何選定三十五、四十五、六十五歲三個年齡?古醫師說明,HPV多在性行為活躍期感染,以二十至三十歲感染率最高,但多數三十歲以下女性可靠自己的抵抗力清除。故三十五歲做第一次公費檢測,可避免過早檢測帶來的過度診斷與治療。
考量HPV持續性感染到子宮頸癌前病變,再演變為癌症的時程長達十年以上,故第二個檢測年齡為四十五歲。而六十五歲檢測,是因高齡女性子宮頸內縮,子宮頸抹片採檢不易,再加上高齡女性抹片意願低,故利用HPV檢測作為彌補。若這個年紀的兩項結果皆為陰性,且無性接觸者,即可安心停止檢測。
預防勝於治療
古醫師提醒,子宮頸早期癌前病變一定要經過篩檢才能早期發現。較早開始有性行為,或性生活活躍的女性,更需積極做抹片檢查和HPV檢測。若非公費HPV檢測對象,仍建議考慮自費。另外,因HPV會造成男性罹患口咽癌、陰莖癌或肛門癌的可能,健康署繼國中女生公費接種HPV 疫苗,今年起積極推廣到國中男生。雖然HPV疫苗在沒有性行為前施打成效最好,但小於四十五歲的輕熟女接種,亦有提高自我抗體之效。
因愛而聚 因喜愛台東,古妃君醫師喜歡獨自到台東旅行、散心,在一次的旅途中邂逅了愛情。從此更頻繁為愛而來,萌生了來此定居的念頭。 因緣際會,學姐陳兆瑜醫師(任職嘉義長庚紀念醫院)提及東基婦產科主任郭成興醫師剛好到嘉義分享自己的台東經驗,並盼有新血來幫忙。於是古醫師主動投遞履歷,2020年成為東基婦產科醫師。 在台東執業四年多的古醫師,常在診間遇到病人說:「感謝妳是女醫師,不然都不好意思就診。」其實她也想對台東婦女朋友說:「謝謝妳們,讓我能在東基發揮所長,服務大家。」 ▲古妃君醫師(前排右二)因愛而定居台東,與南非籍丈夫(前排左一)共組家庭。圖為家人們在家裡一起觀看賽事直播,為南非橄欖球隊加油時合影。照片提供/古妃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