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人.家鄉.抗癌路

■文/唐主桂

 

 

  在絕大多數的人心中,台東是個醫療水準相對落後的地方,如果不幸罹癌了卻決定要留在台東治療,在別人的耳裡聽來,似乎並不是個聰明的選擇。但事實並非如此!

  春蘭姐在接近六十歲的時候發現乳房有腫瘤,前往東基檢查後,迅速由外科曾茂雄與李柏慶醫師接續進行手術切片及乳癌手術,術後證實為乳癌第三期,後續得進行一連串的治療。這時候身邊也出現了不同的意見:有人建議到高雄治療,有人堅持台北醫療資源較豐富,曾經在東基擔任過護理師的媳婦則說,東基醫療團隊現在已經跟台北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合作了。

  在一番討論後,一家人決定留在東基治療。這時整個醫療團隊就動了起來,外科的李醫師細心摘除了可能轉移的淋巴結,癌症中心的血液暨腫瘤內科醫師劉漢鼎和放射腫瘤科醫師任崇文則接續後面的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及放射治療,以及相關的追蹤工作。

抗癌全家總動員

  癌症治療之路漫長且辛苦。春蘭姐回憶起當初的抗癌過程感嘆,最痛苦的就是化療期間,第一劑藥物下去的隔週就開始掉髮不說,連指甲也掉了,放射治療的時候,皮膚也出現了紅癢的狀況。「最辛苦的還是吃不下飯」,春蘭姐說這句話的時候笑著解釋,因為老公會逼著她吃飯。

  春蘭姐提到,以前因為工作忙碌,家裡從來不開伙,都是靠著外食,自己經常是早上一杯珍珠奶茶喝到晚上,既是午餐也省下了喝水的時間。不過在生病之後,老公開始動手下廚。因為只靠流質食品難以獲取足夠的營養,他堅持春蘭姐一定得吃固體的食物,就算胃口不好,一吃到感覺不對勁的東西就會想吐,他也會盯著春蘭姐將該攝取的營養給吞下。

  除了照顧飲食,老公每天早上六點就會拖著以前從來不運動的春蘭姐出門,到森林公園散步一個小時後回家,再乖乖吃完早餐後才能夠去工作;老公也開始去山上載山泉水回來燒,每天提醒春蘭姐該喝水、該吃飯。到了中午十二點,她就算手上還有許多工作也得停下來,用過午餐後還有午睡時間;遇到工作量大的時候,以前動輒工作到晚上九點,偶爾還得加班到十一點,現在到了六點半,老公就會來催促她回家,再有更多的工作,也只能說聲抱歉了。

  抗癌之路除了老公外,兒子也是春蘭姐的支柱。透過網路找到了病友團體,向其他人請教該注意的細節有哪些?要吃什麼東西才能減緩身體的不舒服?什麼樣的假髮比較好?有什麼適合的牙膏、牙刷能夠避免口腔潰瘍的不適?在後續的定期追蹤,兒子都會跟著春蘭姐到醫院看報告。每次看報告前總是比她更緊張,看到報告沒有發現癌細胞,都會開心的跟春蘭姐說「我們一關過一關」。

台東進化的抗癌能量

  當初會決定留在台東治療,春蘭姐透露也就是因為兒子的一句「難道台北的藥會比較好嗎」,老公也說「先生緣,主人福」,遇到適合的醫師才是最好的醫師。因此他們決定交給東基的醫療團隊,全然相信並配合醫師的治療:準時的到醫院進行化療、放療,因為白血球過低得打的白血球生長激素針劑不能落下,除了健保給付的標靶治療,自費的標靶治療一針得六、七萬塊也決定進行。

  留在台東接受治療除了能有家人的陪伴,省下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就是後續漫長康復之路的底氣。因為到外縣市就醫,除了本來就該支付的手術費、藥物費、昂貴的標靶治療費用外,還得額外花費交通費、住院費,進行長期的化療和放療更是必須租房子……加上交通時的舟車勞頓和陌生環境的不熟悉,對於身體已經極度不舒服的病人來說,無疑是身心額外的負擔。

  當時春蘭姐唯一一次到外縣市就醫,是為了到花蓮做正子掃描,確認癌細胞是否有擴散的狀況。不過這最後一哩路也在去(2024)年順利的補起來!在各界的愛心支持之下,東基籌募了一部正子儀,讓台東癌症病人的治療能夠完全的在地化。

  現在重獲健康的春蘭姐,每天依然辛勤地工作著,但和以前不同的是,生活變得更加規律,時間到了就將手上的工作放下用餐休息。剛剛才從日本旅遊回來的春蘭姐說,年輕時她只出國過兩次,但康復後已經去了大陸和日本,之後每年都要出國一趟。因為她知道,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除了改變生活型態和飲食,更重要的是用開朗的心情面對每一天的挑戰。

台東基督教醫院「癌症中心

 

「癌症中心」五年了! 結金球
用溫暖陪你思念 王秀亭
病床邊的樂章 李昀儒

「東基公益」雙月刊169期(20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