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床邊的樂章

■文/安寧緩和療護科合作音樂治療師 李昀儒

 

 

淺談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師(Music Therapist)目前在國內尚未有國家證照,然而在許多國家,音樂治療已被視為一種醫療專業,且擁有國家證照的認證制度。

{638864440659701546}_08-0W.png

▲音樂治療師李昀儒(左)到病房陪伴病人(非文中所述的「阿桂」阿姨),以音樂為媒介,進行生命統整。照片提供/安寧共同照護團隊

  身為美國音樂治療師認證委員會認證治療師(Music Therapist - Board Certified, MT-BC),由於了解音樂治療的價值,因此畢業後選擇回國發展,希望推廣此專業讓更多國人能接受音樂治療服務。我以台東為臨床工作的起點,藉由編列音樂治療簡介手冊、拜訪機構、提供講座等方式,成功開創行動音樂治療師在台東的服務先例,包含與安寧共同照護團隊、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及日間照顧中心、心理諮商所、學校輔導系統、早期療育單位及成人身心障礙中心的合作。

序曲

  在美國實習曾服務過安寧緩和療護病人,當時的學習與臨床經驗打開了我對於臨終階段處境的好奇心。但作為新手音樂治療師,我認為進入安寧緩和領域服務需要更多學習及歷練。因此在回國發展後,安寧服務並非我第一個選擇進行臨床工作的領域。直到外婆因癌症離世,我抱持著「希望安寧病人可以接受音樂治療服務」、「希望再替外婆做些什麼」的心境,於2023年十二月進入東基安寧共照團隊擔任公益音樂治療師。

{638864440752131734}_08-1W.png

▲死亡從來不曾遠離,它一直靜靜地與我們並行,提醒著生命的脆弱與珍貴。此幀作品名為「瀕臨」,取材自「月影笛語」攝影展。攝影/李昀儒

  陪伴外婆和家人走過得知罹癌、開刀、化學治療、反覆感染住院、譫妄、返家平靜離世的過程中,我看到臨終病患除了生理的照護,社會、心理、靈性上也是極需被重視的。而作為病人家屬、被留下來的人,有好多重要的東西及想說的話,若有機會被聽見,在與哀傷共處的過程中是重要的。

前奏曲

  與團隊合作的前三個月,我以公益音樂治療師的身分於病房內提供服務。

  公益合作過程中重要的是讓團隊及服務對象認識音樂治療專業、意識到音樂治療師不等於音樂志工(Volunteer Musician),以及音樂治療介入不是只有聽音樂、唱唱歌就結束了。音樂元素是音樂治療的其中一種介入媒介,音樂治療師可以透過服務對象及家屬熟悉的歌曲開啟口語討論、歌詞討論、歌詞創作等,進行生命回顧、靈性照護、預期性哀傷陪伴等,藉由不同形式的表達傳遞想說的話。在每次的陪伴介入當中,並無所謂的「步驟」或是「設定的介入方式」,音樂治療師依照當下與服務對象、家屬的互動,觀察進行的動力而立即判斷如何使用音樂元素介入。

間奏曲

  音樂治療運用於安寧緩和療護的服務中,病房內不是唯一可以進行的場所,治療師也提供到宅或是到機構的服務。

  據安寧團隊的觀察,「阿桂」阿姨在住院期間少有笑容的呈現,與醫護人員的互動大多聚焦於生理症狀的描述及控制。音樂治療介入陪伴中,阿姨和我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旅程。阿姨說,幼年家庭環境並不是很好,父母辛苦地撫養她和弟妹,因此對父母有很多的感恩。長大後,她和現在已經離世的妹妹去了好多地方遊玩,也經常去KTV唱歌,那些是她生命中非常快樂的時光。當阿姨平靜的述說這些故事時,我看到她的臉上漸漸地有越來越多微笑。

{638864441079790134}_08-2W.png

▲「阿桂」阿姨創作的歌詞,口述後由李昀儒寫下來。攝影/李昀儒

  由於阿姨當天的分享聚焦於原生家庭,因此我們藉由歌詞改寫進行生命回顧。根據自己的音樂喜好,阿姨選擇了「燒肉粽」。阿姨在歌詞裡放入自己小時候的活潑特質、大家一起在香蕉園幫忙父母工作、沒有辦法念初中的遺憾。而阿姨透過這樣的討論及「唱出口」的過程,外化這些情緒與感受。

  後續介入中,阿姨再次提起妹妹在生命中的重要性。因此我運用不同形式的對話結合阿姨選擇的歌曲,重新串起了她與妹妹的連結,哼唱出對妹妹的思念及祝福。

  後來阿姨症狀控制穩定,出院轉銜長照機構。在安寧居家護理師的轉介下,我前往機構陪伴阿姨。那天阿姨和我說,「待在這邊像是監獄一樣」,不僅是空間上的限制,就連身體也越來越不受控,許多以前能做的事情現在都不行了。於是我選擇了一首阿姨也熟悉的歌曲呼應此時此刻的心境,在彈唱當下,我看見阿姨輕輕閉上眼睛,隨著音樂輕擺頭部,告訴我「感覺好多了」。

  當疾病導致身體處於快速變化、無法掌控的階段,音樂治療師藉由選擇歌曲、選擇想要操作的樂器、創作歌曲等方式,讓病人在過程中拿回了一些自主權。

終曲

  人活著每天都在不停地走向死亡。我們恐懼死亡,是因為未知、牽絆、遺憾、後悔、還有愛。能夠陪伴病人在生命最後的階段回顧自己的一生,不論是驕傲的談論一生成就或是遺憾的述說愛恨情仇,乃至納入家屬的介入陪伴,我都感到十分榮幸。儘管是第一次碰面,他們仍願意和我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願意讓我參與他們生命的最後一哩路。

  於我而言,作為一位助人工作者,最重要的從來都不是那些可以量化的東西,而是病人或家屬的眼淚、一抹微笑、一句「謝謝你」。

 

「月影笛語」攝影展

每一張照片,
是一段故事,
也是一首無聲的樂章,
向生命、愛,
與存在的覺知輕輕致意。

{638864441186352763}_08-3W.png

攝影/結金球

時間:7/1(二)~8/31(日)
地點:東基「盼望樓」地下二樓放射腫瘤科藝廊

  今年九月李昀儒將攻讀研究所,為了感謝這三年多在台東所感受到的一切美好與溫暖,六月在東基舉辦一場融合攝影與長笛獨奏的音樂會,售票所得捐贈當年音樂治療實習的單位——東基「行動早療」團隊。音樂會結束了,攝影展則再續兩個月……

 

台東基督教醫院「癌症中心

 

「癌症中心」五年了! 結金球
家人.家鄉.抗癌路 唐主桂
用溫暖陪你思念 王秀亭

「東基公益」雙月刊169期(20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