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營養師 王禔瀅
夏日來臨,是奔向海邊的好時節。有天阿明和朋友去海邊玩耍,路邊剛好有一標榜在地小攤販熱情招呼:「新鮮現切生魚片,好吃的啦!」
阿明受不了生魚片的誘惑,點了一大盤,邊吃邊說:「夏天吃生魚片配上啤酒,最消暑了啊!」當天晚上阿明肚子咕嚕絞痛,出現嘔吐腹瀉的狀況,嚇得他趕快去急診報到。醫生說:「夏天是食品中毒的高峰期,這是典型的食物中毒!你吃到了不新鮮的生魚片。吃任何東西前,一定要注意店家食品的衛生及保存,並且記得洗手啊!」
何謂食品中毒?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定義,兩人或以上攝取相同的食品而發生相似的症狀,為一件食品中毒案件;肉毒桿菌毒素、化學物質、天然毒素中毒,只要一人,就為一件食品中毒案件。
常見造成食品中毒的幕後黑手
依致病因主要分為四大類:細菌性(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病源性大腸桿菌、肉毒桿菌)、其他病因物質(諾羅病毒、輪狀病毒)、化學物質(農藥、重金屬)、天然毒素(河豚毒、組織胺、黴菌毒素)。根據食藥署去(2024)年通報案件統計,除了居冠的諾羅病毒外,其他大多是細菌性造成的食品中毒,所以要更重視及避免食物受到細菌性病原體的汙染。
常見細菌性危害大揭密
一、金黃色葡萄球菌
來源、途徑:存在人類的咽喉、毛髮、皮膚、鼻黏膜上,尤其大量存在於化膿傷口。容易透過人體汙染到食物。
原因食品:肉製品、魚貝類、蛋製品、乳製品、盒餐、沙拉、糕餅甜品類。
二、仙人掌桿菌
來源、途徑:存在灰塵及土壤中,喜歡生長於高澱粉質食品(米飯、麵食)。容易透過灰塵及昆蟲傳播汙染食品。
原因食品:米飯、澱粉類製品、香腸、醬汁。
三、腸炎弧菌
來源、途徑:存在沿海海水,捕獲的漁貨上會附著腸炎弧菌,處理不當容易造成細菌繁殖。也容易透過刀具、砧板間接汙染食物。
原因食品:生鮮海產、魚貝類,或受其汙染的食品。
四、沙門氏桿菌
來源、途徑:廣泛存在於環境及動物體內,主要以糞口傳染,食入受汙染的水或食物造成感染。
原因食品:肉類、雞蛋、乳品、豆製品等高蛋白質食物。
五、病原性大腸桿菌
來源、途徑:廣泛存在於人體或動物體的腸管內。藉由已受感染的人員或動物糞便而污染食品或水源。
原因食品:生或烹煮不完全的牛肉、未經消毒的牛奶。
防範食品中毒小撇步
◆重清潔:勤洗手,飲食及調理食物前,務必洗淨雙手,食材及烹調器具應徹底清洗乾淨。
◆生食與熟食分開:準備不同器具,分別處理生、熟食,避免交叉污染。
◆徹底加熱並妥善保存:攝氏七~六十度之間為危險溫度帶,許多細菌在此段溫度間能快速生長繁殖。烹煮食物中心溫度需達攝氏七十度以上,才可將細菌殺滅。烹煮完食物,勿於室溫下放置超過一小時,冷藏需低於攝氏七度保存,冷凍需低於零下十八度保存,且避免常開冰箱門減少溫度波動。
◆選新鮮:挑選新鮮食材,調味品應注意有效期限,煮一次可食用完的份量,勿過度反覆加熱菜餚。
◆飲水務必煮沸過後再飲用,勿飲用山泉水。
◆外出飲食請慎選安全衛生的餐廳,不購買及食用來路不明攤販的食物。
炎炎夏日,台灣高溫潮溼的氣候,正是細菌喜歡的環境。請遵守以上小撇步,遠離病菌的威脅,安心享受夏日美食及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