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一樣的暑期工讀 第二十屆希望種子

台灣電力公司、一粒麥子基金會攜手「電力傳愛」 豐富工讀體驗

返鄉工作的資深學姐到場分享深耕發芽歷程

 由台灣電力公司、一粒麥子基金會攜手辦理的「希望種子」培育計畫今年邁入第二十屆,二十年來提供了四百六十二個學生工讀機會,幫助了三百四十八位台東子弟。今(二十三)日始業式上,已在台東深耕發芽的種子「學姐」們特地回來分享,勉勵學弟妹們:「與醫療、社福相關的暑期工讀不多,性質也與其他工讀大不同,社區服務多了人文關懷面,把握機會主動觀察、發現需要,會讓種子們收穫良多。」

工讀一點五個月,薪水實領四萬元

 「希望種子」培育計畫自2005年起,提供台東大專生暑假回鄉工讀機會,今年錄取十八人,半數為醫護相關科系的學生。自七月二日起,在「東基公益」伙伴台東基督教醫院、迦南護理之家、一粒麥子基金會等單位工讀,分發單位盡量以科系相關為依歸,以豐富學生專業職涯探索的機會。為期一點五個月,扣除勞、健保,薪水實領四萬元。

 十八位希望種子中,陳婕妤已是第三次參加,另有兩位為第二次。陳婕妤說,因為職場工作氣氛佳、大家相處和樂,也想再學習更多兼賺取學費,而連續三年都報名。就讀物理治療系的高勗傑,分發至東基復健治療部工讀,他說,難得工讀是可以認識未來的工作環境,會把握機會好好體驗與學習。

希望種子「學姐」重返始業式經驗分享

 基金會為迎接二十週年,不僅將東基恩典樓一樓文宣牆打造成「希望種子二十週年回顧牆」,呈現歷屆的點滴,並邀請希望種子「學姐」們回到始業式上經驗分享。

 第二至四屆的希望種子潘妤,從藥學系畢業後返鄉工作迄今,她說這項工讀不單純是勞力的付出,能透過公益服務了解在地需求,加深對家鄉的認識,工讀單位的哥哥姐姐也都很有愛的呵護著工讀生們。大學畢業後,走過國內外許多地方,最終決定回到家鄉的第三、四屆種子陳俊美回憶,印象最深的是跟著護理師走進社區,訪視居家護理的服務對象,簡陋的環境曾令年輕時的她震驚,因為這個工讀經驗更了解家鄉,並成為她現在服務自己部落的文化健康站長輩的養分。

希望二十.電力傳愛

 雖然二十年來的希望種子無法全部到場,但舞台上的看板集結了二十屆的種子合照。十八位應屆希望種子與「學姐」們,分別寫下「我想成為怎樣的種子」、「我已成為怎樣的種子」的紙條並貼在看板上,象徵種子們的心聲。隨後,台灣電力公司公眾服務處處長袁梅玲、一粒麥子基金會執行長林木泉將台電徽章貼在看板上,種子「學姐」則將愛心徽章交給應屆種子,並高喊「感謝台電使我發芽、感謝東基公益讓我茁壯,希望二十電力傳愛、永不間斷持續愛」。

 袁梅玲處長表示,台電與一粒麥子的「希望種子」培育計畫已經走了二十年,很開心看見歷年來埋下的種子,可以在畢業後回到家鄉深耕發芽。台電不僅穩定供應電力,也持續關懷社會的需要,未來會繼續支持這項培育計畫,讓台東大專學子們有朝一日能將工讀期間所學與體驗,轉化成助人的力量,進而影響更多人。

 林木泉執行長指出,除了在醫院、基金會工讀之外,也讓種子們走進社區,到日間照顧中心、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文化健康站陪伴並與長者互動,或隨復康巴士、長照個案管理師到服務對象家中社區服務,盼他們能學習到社會中不同階層和需求的人們,從而培養出同理心和實際行動的能力。在職場上發光發熱,並秉持著社會公益的精神,服務在地有需要的人。

P01-IMG_0330.jpg▲(前排左起十三~十六)台灣電力公司台東區營業處處長仇忠銘及公眾服務處處長袁梅玲、台東基督教醫院院長馬堅毅、一粒麥子基金會執行長林木泉,與會嘉賓、第二十屆希望種子們大合照。P02-IMG_0046.jpg始業式一開始,希望種子帶著與會貴賓一起做暖身操,拉近彼此的距離。P03-LINE_ALBUM_0708金峰日照_250710_24-新聞稿.jpg社區服務週讓希望種子走進社區,實際了解第一線社區服務,是其他工讀機會少有的。圖為希望種子們在金峰日間照顧中心與長輩一起玩遊戲兼運動。P04-IMG_9931.jpg▲三位希望種子學姐回到始業式上,與學弟妹們勉勵分享當年工讀的收穫。(左起)三位分別為第三至四屆的陳俊美、第二至四屆的潘妤、第五屆的徐恩容。P05-IMG_0392.jpg▲與會貴賓到東基恩典樓一樓的「希望種子二十週年回顧牆」,由目前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台東台服務的第五屆種子學姐徐恩容(右)回顧二十年來的點滴故事。P06-IMG_0227.jpg台灣電力公司公眾服務處處長袁梅玲(左)、一粒麥子基金會執行長林木泉將印有台電LOGO的板子,貼在集結了二十屆希望種子合照的看板上,象徵電力傳愛P07-IMG_0271.jpg▲希望種子們宣誓。



(202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