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重再見 藉醫傳愛的龍樂德醫師

◆文/陳瑩真

  此刻,熟悉又感傷的情緒再度襲上心頭,隔不到一年,送走了 Carol 後,思念未曾從心頭消失,如今另一個相思又將翩然來到。狹窄的小兒科門診間內,擠滿了一群護理人員,伴著吉他、手風琴,大家唱起了歌。

  歌未歇,急診室護理長梅嬉再也忍不住率先向前擁抱龍醫師,緊緊相擁,個個接續都是如此,一種彷如可把多年一同共事的情誼,在這當下,化做感謝、祝福傳遞給龍醫師。

   承滿眾人祝福,龍醫師笑開懷的說,「這是第一次,我想到今天是我最後一天在這裡看病人,可惜你們都太大了」。幽默的言語回應,沖淡些許離別的滋味。

  614日,午後兩點,正是龍醫師最後看診的時候,也將是他在異地行醫30多年,最終在此劃下完美的句點。

為病童營造趣味的看診

   還記得,兩年前的盛夏,我們歡欣鼓舞地再度迎接龍醫師夫婦回來,雀躍中有著一份踏實的安心,像是家有了主人、孩子有了父親,行事有個準則可遵循,導引著我們不偏己路的往前行。正如院長心有所感的陳述,在醫院處於困境中,幸好有龍醫師,他是上帝派來的天使。

  瞬間一晃眼,龍醫師屆齡退休日子到了,聽聞他要離開的病童家屬,幾乎都陷入驚慌中,「我的孩子該怎麼辦?」無助的神情全寫在臉上。多年來,龍醫師問診的用心令家屬動容,且安撫孩童的情緒特別有一套。

  在院內便聽過這麼一段由家屬轉述的趣聞。

  一位不滿三足歲的小病童,看完病回到家,高興地跑到大他一歲的哥哥面前,炫耀的說:「龍爺爺說我耳朵有大象耶!你都沒有。」只見哥哥一臉羨慕的表情…….

  為孩子營造一個十足具有想像力空間的看診經驗,這就是與眾不同的龍樂德醫師。推開門,一聲外國腔調的中文,「你好」含笑而出;診斷孩子的病因,東一句嘴巴有兔子,西一句鼻子有皮卡丘;拉拉從天方板上垂吊下來的飛機模型或是讓電腦螢幕上突然跑出可愛的小貓,以及擺放一堆卡通貼紙任小朋友挑選,診間早已變成一個趣味橫生的遊樂場。

讓上帝決定自己的人生道路

  來自美國紐約的龍醫師,同樣是位宣教士,能和台東繫深緣,必須從他十八歲那一年信奉基督教,認識主耶穌說起,虔誠的心讓他認定「要讓主來決定自己的路」。熱愛東方文化的他,很蒙 神的祝福,曾在琉球醫院裡擔任小兒科醫生,隨後在越戰烽火中,不顧性命舉家遷移,在那兒搶救傷殘病童長達五年,直到越共進佔大朗的前三天,龍醫師才率家人離開。

   一九002.gif七六年,當時名傳道家葛理翰牧師從他的著作「天使」一書的版稅中奉獻出一筆基金,指明要在東基成立小兒科病房;差不多同時,龍醫師又接到一通電話,探詢他是否願意到台灣當小兒科醫師,種種徵兆喚起龍醫師久遠的記憶,約莫七年前,他曾初訪東基院長譚維義醫師,只不過那時的醫院只有看門診,而且需要的是一些家庭醫師,而不是小兒科醫師。

  兜了一圈子,上帝仍然眷顧台東孩童的需要,把龍醫師牽引來到了東基,開辦了小兒科病房。從民國六十八年起,正式展開了他把自己奉獻給台東民眾的生涯。

永銘在心的行醫事蹟

  四十歲學國語,並開始不眠不休穿梭在門診、病房以及嬰兒房,護士同工巧方姐形容當時龍醫師的生活就像7-11,隨傳隨到。在東基第一個前十九年的歲月裡,最令龍醫師難忘的事,是接了一位罕見的「小病人」,一個已經出生五天仍沒放棄自己,重達六百公克的早產兒。這位「巴掌嬰兒」在龍醫師傾全力的救助下,健健康康的長大,全身上下沒有一絲缺陷也沒有留下任何的後遺症,龍醫師還破例為小女嬰取名為「美恩」,意思是上帝神奇的恩典。今年五月,當美恩得知龍醫師即將退休返美,特地回到醫院邀請龍醫師夫婦參加她自關山高中畢業的作品展,也贈送自己親自縫製的的袋子給龍醫師。

  而另有一件事,也讓龍醫師永銘在心。那是發生在民國七十六年,他主動寫信給當時的衛生署署長張博雅,請衛生署資助醫院,為全台東的學童做一次完整的身001.gif體健康檢查。署長首肯了,龍醫師花十五個月時間,率領醫師團隊走訪全台東一百零一所國小、八個分校及十二個分班,共兩萬四千八百四十九名的學童。即使許多地處深山的迷你小學,需翻過一個山頭才見到六、七位孩子,龍醫師都堅持一定要去,因每一個小孩子在龍醫師心中都是很寶貝的。事後回憶起時,他仍是強調一個觀點:「這沒辦法賺錢,但這是一定需要去做的。」

明年再相會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這番理由我們都懂,但一年內,連續送走兩位宣教士,一如與他們深交二十多年的羅哥,一個大男人想來也忍不住掉下淚,在音樂惜別會上陳述他的心痛。

  「不要忘記,我們的家庭就是您們的家庭,歡迎你們來拜訪我們,好不好?」早把院內同工都看做一家人的龍師母,在臨別之際,懇切地邀請大家。

  龍醫師說,他很喜歡中國話裡的「再見」兩字,它代表著再相會,而不是 Bye Bye !這讓我們在依依不捨中帶著很大的盼望,明年底,新醫療大樓落成典禮之時,將是我們再相聚的日子。

36週年結婚紀念日
龍醫師偕同家人 一步一階爬上新醫療大樓

  龍醫師有四個孩子,兩男兩女,其中大兒子是美韓混血兒,是龍醫師還在琉球時領養的。六月中旬,除了小女兒外,其餘的攜家帶眷全回到「老家」台東來。十八日當天,近午時,由龍醫師領隊,帶著龍師母和一家兒孫浩浩蕩蕩一階又一階徒步登上還在施工中的新醫療大樓,在林主任的解說下,先行在腦海裡架構起未來的藍圖。
   站在十樓樓頂,環顧四面,一面是海景,一面是群山,台東市景盡收眼底,龍醫師精神奕奕地不停喃喃說著,好棒!好漂亮!等字眼。

  離台之前,龍醫師不忘來這麼一趟巡禮,對承先啟後的這棟大樓賦予相當的厚望,他對跟著爬上來照相的我,提及了一回,他看見一位工人,在大太陽底下認真地幫醫院牆面補修,稱許他時,那人卻說,我不是為醫院工作,我是為上帝而工作。這讓龍醫師深有所感的表示,他也希望未來我們同工們工作是為了上帝,做個愛主又讚美主的人。

  那日,正好也是龍醫師、龍師母結婚 36 週年紀念日,特別的日子,他們以此方式來慶祝,當他們相扶持走下樓時,尾隨在後的我,眼前像打開一扇窗,被這對夫妻的生命撼動住,彷彿聞到花香向我撲面而來。

【轉載自2002/8「一粒麥子」雙月刊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