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般外科主治醫師 許寬隆
很高興二度來到東基服務。記得兩年半前第一天上班時,即在晨會報告乳癌的診斷與治療。之後積極介紹乳癌及乳房疾病,兩次投稿於本報「健康好鄰居」、另一次接受知本電台「知本午餐」節目訪問,期能有助於台東地區民眾認識乳房疾病,特別是乳癌,透過定期健康檢查的方式,達到及早診斷、及早治療的保健之道。
此外,也配合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規劃,針對五十歲以上、七十歲以下婦女同胞,免費做乳房攝影篩檢。如此一年半,發現來做乳房超音波和攝影的婦女不少,大多數是良性疾病,罹患乳癌的病患並不多。其中一部份留在本院,一部份轉至台北、高雄或花蓮的醫學中心開刀。其實乳癌在本院就可以有很好的治療,預後也應該會很不錯,不用老遠轉至他鄉開刀。
有別於計畫性的發展乳房外科,對於膽道外科並未進行特別的衛教宣傳。然而承蒙病友們口碑相傳,求診的病患卻源源不斷。膽道系統的結石,不管在膽囊、總膽管或是肝內膽管,合併急性或慢性發炎、膿瘍、阻塞性黃疸甚至膽囊破裂……術後都能迅速恢復健康。尤其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傷口小,既不疼痛且又美觀,術後第二天即出院,很快可去上班工作,大大節省個人及社會成本。
也許台東的病人不曉得東基也可開肝癌、胰臟癌、膽管癌等大手術。雖然這些都是相當惡性的癌症,但是只要早期診斷、早期開刀,也可以有較好的五年存活率。否則,一旦拖到癌症末期,就算到了大醫院,也一樣是愛莫能助。
接著來談談膽囊結石。面臨膽囊切除術的病情解釋,在門診最常被病人問到的一句話是「沒膽會怎樣?」千篇一律回答久了,有一次忽然心血來潮脫口而出「會比較怕鬼」。結果病人和我相視大笑,霎時化解了病人的緊張。膽囊的主要功能是在空腹時濃縮和儲藏膽汁,而在進食後將膽汁排入十二指腸幫助消化。沒有膽囊或膽囊失去功能,對於健康影響不大,因為膽汁就直接從肝臟排入十二指腸,照樣有幫助消化的功能,但可能會有暫時性的腹瀉。
膽囊結石合併急慢性膽囊炎的臨床症狀為上腹痛或右上腹痛,有時也會痛到背部。一般來講,愈是老人家愈不想開刀,即使腹痛如絞,大都希望打針吃藥就好。最後不乏家人看不下去,主動勸服病人接受開刀者。當然沒有症狀的膽囊結石可以不用治療,但如果是糖尿病患者、鐮刀細胞貧血症患者、結石超過三公分、膽囊瓷性鈣化患者,即使沒有症狀最好也做預防性膽囊切除。因為前二者一旦膽囊發炎會更嚴重,後面兩者更有膽囊癌的傾向。有症狀的膽囊結石表示膽囊已經發炎,這時就已經需要膽囊切除。當然使用抗生素有的也會痊癒,但將來也可能反覆感染,變成慢性膽囊炎或膽囊萎縮,開刀變得更為困難。有的不見得會改善,反而繼續惡化成膿瘍,進而導致膽囊破裂,這時不僅絕對需要開刀,也一定無法施行輕鬆愉快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此時開腹手術的傷口較大、也容易發炎、不但疼痛且不美觀、住院期間也一定拖長……對自己反而不利。
(200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