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腸直腸外科】診斷大腸直腸癌的利器──大腸鏡

文、圖片提供/外科主任暨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陳宗明

 

  根據衛生署統計的癌症十大死因中,自2007年起大腸直腸癌年年上榜,而且都位居前三名。今年六月公布的2012年癌症十大死因中,它仍盤踞第三位,這個警訊提醒國人要多多注意自己腸道方面的問題。
 

  早期的癌症是很少有症狀的,一般有腸道症狀時癌症都已不是早期了,所以要早期診斷癌症必須靠健康檢查及對高危險群的民眾提早做篩檢。
 

  一般而言,大腸鏡檢查是診斷與預防大腸直腸癌最好的利器。為什麼說是可以「預防」呢?因為大部分的大腸直腸癌都是由大腸直腸「瘜肉」慢慢變大、癌化而來,所以將瘜肉切除,它就沒有機會變成癌症了。
 

  美國近年來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逐年下降,可能跟大腸鏡檢查的普及與瘜肉切除有關,而台灣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卻逐年爬升。將來會不會因大腸鏡檢查與瘜肉切除的普及而讓台灣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下降,是一個值得觀察與努力的目標。
 

  大腸鏡檢查時的情形如圖一所示,病人於前一天晚上及檢查當天清晨在家喝完瀉藥清腸後至醫院,在檢查床上擺左側臥、雙腳屈曲的姿勢,大腸鏡由肛門進入,全長約一百廿~一百六十公分,如果沒有做瘜肉切除或其他治療,做完檢查即可回家,活動上並無特別限制。
0830.gif

  一般人對大腸鏡檢查的印象是「很痛」,的確,在檢查過程中,需要灌氣將腸道撐開及檢查時對大腸的牽扯,會造成很不舒服甚至是疼痛的感覺。也有人因此不敢接受檢查,所以現在有新的做法,簡單稱做「無痛大腸鏡檢查」,它是在檢查前與檢查中從靜脈血管給予一些針劑的止痛與安眠藥,若有需要也會加上麻醉藥,讓受檢者在睡夢中輕鬆的接受完檢查。它的好處是受檢者沒有不舒服的感覺,這樣醫師也較容易完成檢查;缺點是要自費(註),而且並不是所有人都適用,需經醫師評估過才行。
 

  全長大腸鏡檢查可分成「一般式」及「無痛式」,下表是其優缺點比較:

  一般式 無痛式
意識 清楚 睡夢中
疼痛 大部分都很痛 大部分沒感覺
危險度 非常低 非常低
費用 健保給付 自費(註)
給藥 .止痛藥
.抑制腸胃蠕動劑
.止痛藥
.抑制腸胃蠕動劑
.安眠藥
.+/-輕度麻醉藥

※檢查時間大約十五分鐘,若有瘜肉或腫瘤需處理,則時間會延長。
※檢查成功率以無痛式全長大腸鏡檢查較高。

 

  我們並不鼓勵所有的大腸鏡檢查都採用無痛式的方法,像有些大腸癌開過刀大腸變得比較短的,或是之前做過一般大腸鏡沒感到特別不舒服的,就不需要多花錢做無痛的方式。至於特別容易緊張的人、年輕女性、婦科開過刀、之前做大腸鏡有不好經驗與怕痛的人,無痛式的大腸鏡檢查是個很好的選擇。
 

註:各醫療院所收費情況不一,視各院所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