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地食材激起血糖的漣漪

照片提供/營養師 李欣容

  是否想像過,吃進一顆美味的釋迦經過半小時的消化吸收,我們的身體會有什麼變化呢?心情因食物可口而歡欣是無庸置疑的,猜猜血糖是不是也會因為果糖的分解而激起大小不同的漣漪?

  藉由營養諮詢或糖尿病飲食相關資訊的了解、透過自我居家血糖的測量、生活經驗的累積,對於吃進的食物會有一些血糖高低概念。大多時候我們對於體內血糖的變化是沒有感覺的,有感覺時往往已是身體發出警訊的時刻。

餐後、餐前的血糖波動建議在30~60mg/dL

  試著把我們的空腹血糖想像成平靜的湖面,吃進的食物即是投入湖中引起漣漪的石頭。高升糖的食材組合、較大的醣類份量就像顆「大石」,將引起湖面大大的振幅甚至是水花;而低升糖的食材或均衡的組合就是顆「小石」,像是蜻蜓點水般不引起湖面太大的波動。

  血糖變化的波動越小,越能穩定維持在控制值的範圍,越有利預防大小血管病變及其他器官併發症的發生。餐後與餐前的血糖相差值,建議要在3060 mg/dL

連續血糖監測儀

  近期糖尿病共同照護團隊參與了健保局今年度的東區醫院糖尿病品質提升計畫,有機會讓血糖控制不穩定的病人裝上「連續血糖監測儀」。儀器透過藍芽連接手機,就像智慧型手錶可觀察心跳,即時血糖變化以線狀圖呈現在APP,每天廿四小時、每五分鐘可獲得一個血糖數值,如此連續七天偵測血糖變化。

  裝機的病友透過這樣血糖觀察的方式,更能了解飲食、活動及藥物對於血糖的影響。除了解高血糖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透過監測可以找出「無症狀」的低血糖,進一步預防血糖過低的危害。

  對於食物與血糖變化較不熟悉的病人,正可藉此了解食材的特性,並親身實驗入口食物對血糖的變化,就能加深我們的飲食經驗值,設法讓血糖波動保持在平穩的範圍內了。營養師也託病人認真記錄的福,更了解這些在地飲食如何激動血糖。

台東常見的芭樂、肚臍橙、釋迦、鳳梨,

哪一個是血糖控制的友善水果?

  每種水果所含風味及營養素不盡相同,鼓勵大家品嚐「當季、當地」的新鮮水果。建議控制血糖者每日適量攝取兩份,最好是分餐吃。當我們能夠「適量攝取」,方能在美味及健康上取得平衡,而引爆血糖的佼佼者自然不存在。

  就像兄弟姐妹有不同的個性,水果的品種、營養素組成、產地、熟成度、加工方式等因素對於血糖影響仍有一些差異。

  以相同份量(『一份』水果的含醣量是十五公克)來比較,芭樂的膳食纖維較高、較有機會取得小顆的份量,故相對於其他水果,自然成為控制血糖者的友善水果。其餘三種水果所含膳食纖維相對較少,肚臍橙一顆約為兩份水果量、中型釋迦一顆約三份水果量、一顆鳳梨的水果份量則為三份以上,故更須留意份量的控制。

水果一份

芭樂

(約160公克)

肚臍橙

(約130公克)

釋迦

(約56公克)

鳳梨

(約130公克)

含醣量

15公克

15公克

15公克

15公克

膳食纖維

5.2公克

2.6公克

1.5公克

1.2公克

參考資料:衛福部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2019

01.jpg陳阿姨的早餐。

02.jpg餐後 餐前
 血糖差距128 mg/dL
  認真測試早餐血糖變化的陳阿姨,上午九點突然聽見手機發出高血糖警示的提醒聲。她今天的早餐是優酪乳一瓶、中型芭樂一顆、小蛋黃酥一顆,餐後、餐前血糖相差值是128 mg/dL,遠遠超過建議值。陳阿姨喜歡吃蛋黃酥,也知道會影響血糖,所以特別選小顆的,還搭配健康的優酪乳跟芭樂,血糖怎麼還會失控呢?

●貼心小叮嚀

  優酪乳與芭樂也是含醣的食材,加上蛋黃酥,此組早餐的醣類份量仍過多。陳阿姨已特別挑了小顆的蛋黃酥,建議可選擇「無糖」優酪乳、芭樂份量「減量」囉!

包裹著假酸漿葉的小米阿粨要怎麼搭配,

才能讓血糖較平穩呢?

03.jpg小米阿粨用假酸漿葉月桃葉包裹著

  小米阿粨(或稱吉拿富)是部落常見的主食,主成分為小米、豬肉、假酸漿葉。相對閩、客族群常吃的傳統粽(主成分為圓糯米),小米阿粨包著一層假酸漿葉,除了增添風味,也增加了一些膳食纖維,提升飲食的均衡度。

●貼心小叮嚀

  如果進一步希望藉由食材特性來平穩血糖的話,單靠一片假酸漿葉是不夠力的。建議再搭配一盤炒地瓜葉或山苦瓜等蔬菜類,餐前先吃約半碗的青菜為腸道熱身,鋪一段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的吸收之徑,接著再品嘗風味十足的小米阿粨,血糖相對可以穩定一些唷!但注意一個小米阿粨就接近一碗飯量,適量進食是控糖的關鍵。

  何小姐嘗試了「單吃小米阿粨」及「小米阿粨加青菜」兩種吃法的血糖差異,發現後者血糖的波動真的比較小耶!

04.jpg先吃青菜再吃小米阿粨的組合
05.jpg(上)單吃小米阿粨
   餐後 餐前
   血糖差距79mg/dL

 (下)小米阿粨加青菜
   餐後 餐前
   血糖差距63mg/dL

一大碗魚湯半碗飯半盤雨來菇炒蛋,血糖會如何變化呢?

若把蛋白質換成山豬肉或香腸呢?

  旗魚、鬼頭刀、飛魚等各種新鮮漁獲製成的魚湯、魚燥、各式魚料理,是台東縣離島及靠海村莊餐餐必備的家常菜。魚及海鮮的營養成分主要是優質蛋白質及脂肪,如果採用較低油的烹調方式,像是湯、蒸、烤且避開魚肚(油脂比例較高),適量攝取魚肉是不致造成血糖波動的。若為糖醋魚、炸魚條、魚肉羹等,烹調時添加的糖、勾芡用的麵粉、吸附的油脂,就像海面下潛藏的鯊魚緩緩游過身邊,帶著傷口的我們將引起多大風險也難預測唷!

  假如把魚換成同是蛋白質的山豬肉或香腸,對血糖有影響嗎?

  山豬肉及香腸亦為部落美食,但因含脂肪量高容易造成延遲性高血糖反應一般飲食普遍在半小時~一小時達血糖高峰,接著胰島素開始作用,血糖會開始走下坡。倘若攝取高油食物,則可能使血糖在餐後兩小時甚至三小時才抵達高峰,且居高不下,此時如使用隨餐藥物,就可能因過了最佳的藥效期而使控糖效果較差。

  苦惱血糖不易控制的林阿姨裝機回蘭嶼後,晚餐吃了雨來菇炒蛋、魚湯炒山蘇,配上大賣場採購的多穀飯約半碗量,雖然血糖仍然偏高,但是這餐吃完後血糖波動值在60 mg/dL以內,顯然這樣的均衡組合不是造成高血糖的主因。06.jpg

  何先生則是嘗試了焢肉便當,飯剩兩口,也留下一片香腸。但此餐仍因醣類比例過高(飯、柿子),加上脂肪也不少,發現餐後血糖上升了130mg/dL,且居高不下直至餐後三個小時後才緩緩下降。

07.jpg何先生的焢肉便當柿子

08.jpg(上)林阿姨的餐後餐前血糖波動小於60mg/dL

 (下)何先生的則為130mg/dL且血糖居高不下

●貼心小叮嚀
  若用山豬肉、香腸等食材做為蛋白質來源,建議盡可能部分以瘦肉取代且適量攝取,仍建議需要足夠的青菜補充。

一粒麥子雙月刊142期(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