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維義助妻復健 鶼鰈情深

◎ 周傳久/媒體工作者

目睹譚維義是如何有耐心而不斷創造變化去鼓勵譚秀麗,真的看到何謂持之以恆、何謂信心。

 台東基督教醫院的創院院長美國籍宣教醫師護士譚維義譚秀麗夫婦不久前回到台灣。退休多年已八十歲的老夫婦這回來與老友相會,禮物卻是示範如何中風復健。

為恢復生活努力

  原來譚秀麗女士2009年初中風,五日昏迷被救回來,之後要復健。從當時到現在,她恢復了許多生活功能,很不簡單。我是第一次遇見這對久仰的夫婦。親眼看到二老風範的確敬佩。

  敬佩的不是他們曾得醫療奉獻獎,而是老夫妻面對意外的態度和為恢復生活的努力,足以做許多類似遭遇者的參考。

  在東基旁的禮拜堂,譚維義重述中風後的歷程。他說太太在美國家中一如往常預備晚飯,這是她鍾愛的活動,但忽然倒地,右半邊失去知覺。

要靠主喜樂

  譚維義叫救護車,在救護車未到之前,他內心有聖經的話,你們要喜樂,譚維義面對倒下的太太能不能活都不知道怎麼喜樂?隨後又有聖經的話:「我的恩典夠你用」。

  他覺得平安,他說不管怎樣都在上帝的手中。他的分享我當時沒有聽得很懂,午後相約碰面時,我又問他怎麼面對要喜樂的經文。

  他說,上帝給他的經文是一組而不是一段。他從要喜樂的經文知道靠自己不能喜樂,但隨後的經文提到恩典夠用,就知道重點是依靠上帝交給上帝來離開憂慮恐懼重擔。

 他補充說,經文說給別人聽是一回事,自己遭遇困難能從經文得到聖靈的引導更感到信仰的實在。  

先生耐心鼓勵妻子

   隨後譚秀麗昏迷五天被救回來。之後要把握時間復健。譚維義找了很多醫院昂貴器材的替代品,盡量輕薄短小。他們不要過從此失能在家只往醫院跑的日子。

  他們努力復健,帶著一袋子器材來到台灣還要去別的國家看親友。從美國到台灣,他們不中斷復健。

  在東基的展示活動中,目睹譚維義是如何有耐心而不斷創造變化去鼓勵譚秀麗,真的看到何謂持之以恆、何謂信心,還有夫妻關係對其中一人失能復健的意願與效果的影響。

  例如語言部份,譚秀麗忘了或者會錯置用語。像要拐杖說成降落傘。在英語中這兩個字是不同的字首,為何用錯,外人不易理解。

  譚維義用了一塊四方型的泡綿穿洞掛在妻子的拐杖,把正確的字寫在上面以便提醒她學習。

遊戲幫她恢復記憶

  又找了好幾種聯想語言的遊戲協助復健,「哪些東西會沉下去?」「哪些東西會很鋒利?」

  「玻璃」  

  「玻璃?」

  「玻璃 打破了的碎片會變得鋒利。」

  「哦!很好。還有什麼很鋒利?」

  「 我累了。」

   「休息好,有精神再來。她的電池用完了,要休息一下。」

  就這樣一句又一句,我看到譚維義一直在不斷換各種鼓勵的方式刺激譚秀麗,尊重妻子的感受,譚秀麗是那麼努力的學。做錯了只是不斷的微笑。

  到了擺撲克牌順序,她慢慢的試圖唸出來,每當唸一點點,轉過頭看著她的先生,譚維義總是有個隨時準備協助、表示無條件接納的表情,無言的給予信心和肯定。

  大概老年夫妻最棒的境界不過如此。但這還不是最棒的境界。

  譚維義說,譚秀麗中風後來救醒後,腦中很多事都已忘掉。雖然漸漸恢復,還是有些落差。比如說,操作洗衣機按鈕把水加的過多,有些浪費。譚秀麗不一定知道浪費的意義。

  譚維義表示,這沒礙甚麼事,不必苛責也談不上寬恕,因為這是病後的結果。行為言語都與以前有些落差。他們不僅在日常生活重新適應,也在夫妻禱告中學習用新的方法禱告。

經營中風後生活品質

  譚維義說,現在妻子說話不很順利,一部分是因為思考記憶能力,一部分是因為聲帶需要吹和吸的復健還要時間。

  於是他們愈加學習讓聖靈引導他們禱告,面對困難以及一起為別人的禱告,這使夫妻關係比以前更親近。他說,現在復健得很有進步,不很需要拐杖,「我才是她最好的拐杖,我比拐杖更管用的」。

  其實像這對夫婦類似遭遇的人,有的可能已經變成從此只有來回醫院和家裡,加上更多因為不適應而起的爭執沮喪。

  可是譚秀麗一直在努力。右手要換左手吃飯,在家可以用手抓著吃,到外面還是學用左手拿湯匙。這不僅面臨失能的事實,也有很多和以前習慣不一樣的生活要學。

  譚維義指著還沒裝飾的聖誕樹說,基督徒回到天家之前應該盡力幫助別人而不是為自己圖什麼。這樣以後到了天家見到上帝,才是帶著一個滿有光彩的生命,不像沒有裝飾的聖誕樹這樣「可憐」。

  他們選擇還要繼續到世界各地服事別人,這是他們願意積極復健的動機。也因此帶來成效,因此而有很好的中風後生活品質。

用聖經話語面對危難

  除了人生大方向的掌握是復健動機,我與譚維義分享了我在丹麥芬蘭見習看到的目標導向復健。他也立刻用上。他問妻子以後恢復得更好的時候最想做什麼。要不要再開車,做飯?

  譚維義說,譚秀麗最喜歡下廚。自從中風,先生常要自己下廚覺得實在不如太太做得順利。在一旁的譚秀麗還補充說,「我 現在已經 慢慢可以 …切東西了」。他們的對話常自然的流露信、望、愛。看得出年輕的時候累積不少生命共同操練的果實。

  譚維義希望每一位基督徒都鼓勵自己的孩子年輕時就多記得聖經的話,這樣以後碰到什麼危難,就有更多聖靈藉著經文的導引進入腦海。這是很大的祝福。

  同時,要記得我們都在上帝的手中,即使我們遭遇病痛,我們還是在上帝的手中。「不是祂要抓著我們,而是我們要將自己交給祂」。

  結束台灣的中風復健示範之旅,他們前往印尼與孩子相會過聖誕節。他說,中風後吃抗凝血劑藥物的人在陸地的運動萬一碰破皮很危險,在孩子那裡有水池可以做水中活動比較不會碰破皮,又能持續練習協調和力量。

  看來,二老顯然還打算繼續他們的服事,在八十歲之後走向另一個人生高峰。

001.jpg
譚維義陪伴妻子去醫院復健,伉儷情深。
002.jpg
當妻子在做手部運動時,譚維義也在旁邊為她加油。
 

本文轉載自基督教論壇報 3176 2010 年五月 01 04 日(周六~二)第 16 版見證(論壇 e  http://ct.org.tw/